从隔离的自我到异质性的他人:论列维纳斯的绝对伦理
发布时间:2024-06-07 18:41
列维纳斯认为,西方精神传统是一种总体性传统,它把他者还原为同者,这种还原暗含着一种对他人的暴力。列维纳斯伦理学的起点是反抗总体性暴力。他以绝对的外在性为切入点,试图超越西方精神传统、尤其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构建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是形而上的,其核心结构是同者与他者的超越性关系,具而言之,是主体和绝对异质性的他人的关系。列维纳斯伦理学的主题是他人,它试图揭示在人的原初经验中与他人面对面的相遇这个过程。这种面对面的相遇先于对他人的对象化、理解和把握;先于把他人当作一个对象,先于“我一他”的区分;它先于意识对对象的构建,先于对存在的领会。 列维纳斯关于他人的经验的描述是从对自我(内在性)的现象学描述开始的,这种描述的关节点是感受性(sensibility)。在感受性这个层面上,自我的基本境地是隔绝的,在这种隔绝中,人沉浸在对世界的享受中。这种绝对的感受性的隔绝状态抵制了任何关于人的系统性和总体性的概括,人是绝对个体性、自我性的。这是列维纳斯关于自我现象学描述的中心内涵。这种绝对的隔绝,它不仅打破了一种历史性和系统性,个体成为绝对隔离的个体,而且正是这种隔离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背景
二、主要参考文献评述
(一) 相关的列维纳斯著作评述
(二) 国内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相关文献
(三) 国外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基本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与重难点
四、本文结构框架
第一章 反抗总体性的暴力
第一节 总体性与外在性
一、总体性的暴力
二、外在性的进入
第二节 超越意向性和存在论总体
一、意识内在性的打破:超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
二、从存在到他人:逃离海德格尔的“氛围”
三、总体性之外:罗森茨威格的启发
第三节 神学的超越
一、原始的伦理事件是第一神学
二、上帝观念的伦理学转向
三、神学与“人之为人”
第四节 伦理学的超越
一、形而上学是与绝对的外在性的关系
二、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第二章 面向他人——感受性与时间
第一节 自我性:感受性与隔离
一、隔离
二、非反思的感受性
第二节 隔离与他人的进入
一、隔离与总体性的打破
二、在隔离中向他人的敞开
三、主体性和他人
第三节 时间:与他人的关系
一、超越科学、先验主体以及存在论的时间境域
二、死亡、将来和他人
三、时间视域中的多样性
第三章 绝对的伦理律令——面容及其律令
第一节 踪迹与面容
一、他者的踪迹
二、面容
第二节 启示与言谈:不可见者的神显
一、面容的模棱两可性与直率性
二、言谈与启示
第三节 谋杀的不可能性:面容的伦理律令
一、谋杀的不可能性
二、道德他律及其圣洁性
第四章 绝对伦理的应用——不可能之可能性
第一节 爱:与亲密者的伦理关系
一、爱的矛盾性特征及其内在困境
二、现代性对爱的矛盾性的克服
三、爱的非对称性和无限责任
第二节 好客:与陌生人的伦理关系
一、无条件的好客
二、不好客的好客
三、全球政治的好客问题
第三节 服从:平庸的恶以及对集体的责任
一、从服从到集体的恶
二、命令、服从与善
第四节 正义:伦理的现实诉求
一、伦理奠基政治
二、伦理与正义的互补
结语: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何以是后现代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90938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背景
二、主要参考文献评述
(一) 相关的列维纳斯著作评述
(二) 国内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相关文献
(三) 国外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基本现状
三、本文创新之处与重难点
四、本文结构框架
第一章 反抗总体性的暴力
第一节 总体性与外在性
一、总体性的暴力
二、外在性的进入
第二节 超越意向性和存在论总体
一、意识内在性的打破:超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
二、从存在到他人:逃离海德格尔的“氛围”
三、总体性之外:罗森茨威格的启发
第三节 神学的超越
一、原始的伦理事件是第一神学
二、上帝观念的伦理学转向
三、神学与“人之为人”
第四节 伦理学的超越
一、形而上学是与绝对的外在性的关系
二、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第二章 面向他人——感受性与时间
第一节 自我性:感受性与隔离
一、隔离
二、非反思的感受性
第二节 隔离与他人的进入
一、隔离与总体性的打破
二、在隔离中向他人的敞开
三、主体性和他人
第三节 时间:与他人的关系
一、超越科学、先验主体以及存在论的时间境域
二、死亡、将来和他人
三、时间视域中的多样性
第三章 绝对的伦理律令——面容及其律令
第一节 踪迹与面容
一、他者的踪迹
二、面容
第二节 启示与言谈:不可见者的神显
一、面容的模棱两可性与直率性
二、言谈与启示
第三节 谋杀的不可能性:面容的伦理律令
一、谋杀的不可能性
二、道德他律及其圣洁性
第四章 绝对伦理的应用——不可能之可能性
第一节 爱:与亲密者的伦理关系
一、爱的矛盾性特征及其内在困境
二、现代性对爱的矛盾性的克服
三、爱的非对称性和无限责任
第二节 好客:与陌生人的伦理关系
一、无条件的好客
二、不好客的好客
三、全球政治的好客问题
第三节 服从:平庸的恶以及对集体的责任
一、从服从到集体的恶
二、命令、服从与善
第四节 正义:伦理的现实诉求
一、伦理奠基政治
二、伦理与正义的互补
结语: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何以是后现代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90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99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