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02:14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弗洛姆 人性 异化


【摘要】:20世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急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带给人们幸福,反而使人们开始陷入精神危机。弗洛姆认为西方人出现病态的状态,人同自己、同胞以及自然相疏离。西方的社会人际关系冷漠无情,缺乏真正的爱情,孤独和寂寞萦绕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了拯救异化的人性和沉沦的社会,弗洛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爱理论,探讨爱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并认为爱情是可以学习的。弗洛姆的爱理论将爱与人性相结合,在理论层面作出了“人性善”的预设,但是在现实社会人性却是善恶交织的。弗洛姆认为人具有善和恶两种潜能,但他反对将它们并立,而把它们称为第一潜能和第二潜能。在他看来,第二潜能只会在第一潜能不会发挥的病态情况下才会出现,人只有发展了自己的第一潜能,才会感到安全、自在。弗洛姆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点,但是他批判西方社会病态的社会和异化的人性,认为人应该有爱、自由、创造性,可以看出他作出了“人性善”的预设。落到现实层面,人需要与外界社会发生联系,弗洛姆按人与社会发生联系的方式将性格分为健康型性格和非健康型性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所以现实社会中人性是善恶交织的。弗洛姆结合人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爱理论体系。他认为真正的爱可以使人克服孤独,使人与自己、人与同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乃至融为一体。弗洛姆的爱理论宣扬了爱的真正意义,改变了人们对爱的误区,使人们能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反思,从而获得真正的爱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虽然弗洛姆爱理论的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管对于当时病态的社会还是我国现代的情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弗洛姆的爱理论。
【关键词】:弗洛姆 人性 异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第1章 弗洛姆爱理论形成背景及其思想来源15-21
  • 1.1 爱理论形成的背景15-17
  • 1.1.1 成长经历15-16
  • 1.1.2 时代背景16-17
  • 1.2 爱理论的思想来源17-21
  • 1.2.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18
  • 1.2.2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和异化理论18-19
  • 1.2.3 巴霍芬母权制度理论19
  • 1.2.4 佛教禅宗原理19-20
  • 1.2.5 犹太先知救世思想20-21
  • 第2章 弗洛姆爱理论的人性论基础21-28
  • 2.1 人性善的预设21-24
  • 2.1.1 善是人性的本质22-23
  • 2.1.2 恶是人性的扭曲23-24
  • 2.2 人性的现实形态24-28
  • 2.2.1 生产创造型性格25-26
  • 2.2.2 非生产创造型性格26-28
  • 第3章 弗洛姆爱理论的主要内容28-40
  • 3.1 爱的本质28-30
  • 3.1.1 爱的本质是给予28-29
  • 3.1.2 爱的本质是创造29-30
  • 3.2 爱的要素30-31
  • 3.2.1 关心30
  • 3.2.2 责任30-31
  • 3.2.3 尊重31
  • 3.2.4 认识31
  • 3.3 爱的形式31-34
  • 3.3.1 同胞的爱31-32
  • 3.3.2 母亲的爱32
  • 3.3.3 情人的爱32-33
  • 3.3.4 自身的爱33
  • 3.3.5 上帝的爱33-34
  • 3.4 爱的异化34-37
  • 3.4.1 异化的含义34-35
  • 3.4.2 爱异化形式35-37
  • 3.5 爱的回归37-40
  • 3.5.1 克服自恋倾向38
  • 3.5.2 培养信仰勇气38
  • 3.5.3 培养客观理智38
  • 3.5.4 保持积极态度38-40
  • 第4章 弗洛姆爱理论的评价40-44
  • 4.1 爱理论的合理性40-42
  • 4.1.1 纠正了人们对于爱存在的误区40-41
  • 4.1.2 注重社会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41-42
  • 4.2 爱理论的局限性42-44
  • 4.2.1 泛爱论倾向提出的理想化42-43
  • 4.2.2 病态社会根源的不正确性43-44
  • 第5章 弗洛姆爱理论的现实意义44-47
  • 5.1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44-45
  • 5.1.1 可以使人能够学会爱自己44-45
  • 5.1.2 可以使人摆脱物质的桎梏45
  • 5.2 有助于实现家庭的幸福美满45-47
  • 5.2.1 协调夫妻之间存在的矛盾45-46
  • 5.2.2 改善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和平;略论弗洛姆的异化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吴慧芳;弗洛姆人性理论探析[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3 靳慧;弗洛姆思想之价值层面的一点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琳;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述评[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解保军,李锐;弗洛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J];理论探讨;2005年02期

6 张小伟;;浅谈我国的弗洛姆研究历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张小伟;;浅谈我国的弗洛姆研究历程[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杨林;;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单华艳;;弗洛姆人学思想的形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璐;;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天保;;自由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弗洛姆[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赵刚;人类的破坏性到底有多大[N];中国旅游报;2003年

3 暖暖;《爱的艺术》50周年全球纪念版上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感受挪威的淡定[N];人民政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松;弗洛姆人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柏文;弗洛姆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弗洛姆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静;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婧斯;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徐王蕾;论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价值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林静;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德新;弗洛姆自由异化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武晓霞;论弗洛姆人的需要理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湫;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评析[D];扬州大学;2016年

9 樊迪;弗洛姆的人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10 徐逢阳;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弗洛姆 人性 异化




本文编号:512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12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