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9 08: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年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窦金娣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快速推广和普及,网络交往正逐步成为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交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交往中暴露出的一些伦理道德问题,能反映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潜藏或已经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把握其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取向,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探索性的应对策略,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作者认为,在网络道德问题频发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和意识,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净化其网络交往环境,充分发挥网络交往的积极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系健康、有效的人际关系,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更可以为今后的全民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对于促进全社会的网络健康发展、网络道德准则树立、网络行为的规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的西安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行为和道德取向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具体可以分为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失效、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弱化以及内在的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下降。特别是作者在分析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时,侧重于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方面的剖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后,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倡导应该从法律约束、道德规范、社会监管、学校教育、家庭关爱、个人自律等方面做出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交往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8-9
  • 1.3 研究意义9-10
  • 1.3.1 理论意义9
  • 1.3.2 实践意义9-1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3-14
  • 1.5 研究方法14-17
  • 1.5.1 文献研究法14
  • 1.5.2 问卷调查法14
  • 1.5.3 访谈研究法14-17
  • 第二章 网络交往概论17-29
  • 2.1 交往的定义17
  • 2.2 网络交往的定义17-18
  • 2.3 网络交往三要素18-19
  • 2.3.1 网络交往的主体18-19
  • 2.3.2 网络交往的环境19
  • 2.3.3 网络交往的信息19
  • 2.4 网络交往三要素的特点19-23
  • 2.4.1 网络交往主体的特点19-20
  • 2.4.2 网络交往的环境特点20-22
  • 2.4.3 网络交往信息的特点22-23
  • 2.5 网络交往的方式23-27
  • 2.5.1 网络聊天23-24
  • 2.5.2 电子公告牌24-25
  • 2.5.3 电子邮件25
  • 2.5.4 博客25-26
  • 2.5.5 网络游戏26-27
  • 2.5.6 社交网站27
  • 2.6 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27-29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道德问题现状调查29-53
  • 3.1 调查问卷29-30
  • 3.2 调查结果30-53
  • 3.2.1 被试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31-33
  • 3.2.2 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基本状况33-35
  • 3.2.3 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调查35-37
  • 3.2.4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调查37-50
  • 3.2.5 小结50-53
  • 第四章 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53-63
  • 4.1 外部原因54-57
  • 4.1.1 社会方面的原因54
  • 4.1.2 学校方面的原因54-55
  • 4.1.3 家庭方面的原因55-57
  • 4.2 内部原因57-63
  • 4.2.1 大学生特殊心理特点57
  • 4.2.2 大学生道德认知异化57-58
  • 4.2.3 大学生道德情感淡漠58-60
  • 4.2.4 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60-63
  • 第五章 应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对策63-77
  • 5.1 社会层面63-66
  • 5.1.1 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63-64
  • 5.1.2 倡导网络伦理道德64-66
  • 5.2 高校层面66-73
  • 5.2.1 校园网建设方面66-67
  • 5.2.2 教育方面67-73
  • 5.3 家庭层面73-74
  • 5.3.1 提升家庭成员网络素养73
  • 5.3.2 加强家庭内部沟通关怀73-74
  • 5.3.3 引导参与更多社会现实交往74
  • 5.4 个人层面74-77
  • 5.4.1 强化道德认知75
  • 5.4.2 培养道德情感75
  • 5.4.3 坚定道德意志75-76
  • 5.4.4 规范道德行为76-77
  • 第六章 总结77-79
  • 致谢79-81
  • 参考文献81-85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85-87
  • 附录87-8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郭玉锦;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张春雨;刘俊千;;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矛盾性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3 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蒋卫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4期

    5 黄进;;论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6 米平治;网络时代社会交往的变化以及问题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士华;;道德意识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8 陈少华;易柳;张笑;;青少年网络交往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李素霞;许婉璞;;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白淑英;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华伟;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诗旸;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付丽;理想网络交往方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杨欲晓;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全凤英;“人肉搜索”问题的伦理思考[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晓东;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及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慧;;论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潘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驱;浅议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任建东;网络拯救技术、法律与道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赵晖;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4 邓泽球,张桂群;论网络虚拟人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吴志斌;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何国清;;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熊瑛;论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的互动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吕耀怀;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J];道德与文明;2001年01期

    10 龙静云;以诚信进德立业[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良;[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鲍宗豪;[N];经济参考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历;论网络交往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魏龙华;上海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及网络成瘾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华伟;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荣;网络交往的悖论:“天涯若比邻”与“比邻若天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邓晓成;;网络交往中的身体伦理——关于身体的文化思考之三[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3 汪寅,黄翠瑶;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网络交往[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4 马宁;网络交往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中的双重效应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周长美;王树松;;主体间性视阈中的网络交往[J];理论观察;2007年06期

    6 黄金华;;基于网络交往的学生道德教育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9年21期

    7 艾红梅;;大学生网络交往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3期

    8 李薇菡,刘继红;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程涓;;网络交往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J];新闻爱好者;2008年11期

    10 谢慧;;浅谈当今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娟;;青少年人际依恋与网络交往关系的发展和差异[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晓霞;;关于网民网络交往热点问题态度的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小莉;;青少年网络交往中自我表现策略及与其自我认同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闫隽;;网络角色及其心理效应[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弓;;网络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晓霞;;网民网络人际交往动机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霞红;;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哲宁;夏来保;田东奎;;当代科技伦理道德问题浅谈与思考[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亮;;反思人类伦理道德的独特镜子——关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动物形象[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林师范学院社科部 何林;[N];广西日报;2007年

    2 肖伟胜 王书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杨波;[N];解放日报;2006年

    4 关珊;[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彭国华;[N];人民日报;2002年

    6 董文婷;[N];甘肃日报;2006年

    7 李庆梅(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N];甘肃日报;2006年

    8 晨芳;[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田学科;[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王敏;[N];中国企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大建;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论纲[D];复旦大学;2002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金娣;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孙艳杰;网络交往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娅萍;网络交往的伦理反思[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高磊;论网络交往的虚实二重性[D];山西大学;2010年

    5 张君;大学生网络交往及其与印象管理、自尊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夺印;网络交往对自我认知影响的探索性观察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彭静;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银;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缪赤彤;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邵晓琬;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的网络交往方式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1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