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手机技术的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2:09

  本文关键词:手机技术的异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手机 技术异化 价值理性


【摘要】:手机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为人类社会文明提供了未来的发展契机。但是,伴随着手机技术韵发展,手机技术的异化现象却也不断涌出,这种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阻碍了现代化进程,不利于人们长久全面的发展。研究手机技术异化,不仅可以弥补现在关于此领域方面的空白,也在现实角度对于有效控制手机异化现象负面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本文从手机技术和手机异化现象的本质出发,重新定义划分手机异化现象的学术研究范围,总结出了手机技术异化的概念,实质是人与技术关系的异化。它主要表现为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屏奴化现象,手机时刻在线所形成的信息沉溺,手机使用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崇拜所形成的价值异化,手机短信交往所形成的交往异化以及手机不当使用引起的手机偷拍,手机公私场合隐退等五个方面。通过进一步对于手机技术异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本文发现其主要是由技术根源,主体根源和社会根源三个方面所造成的。 手机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使手机重归理性时代和人性时代,克服手机技术异化,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课题。我们应该坚持手机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应该树立手机技术的人文关怀。而在手机技术价值方面,应该以伦理价值引导手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倡导“人性化技术”的价值理念,以坚持手机技术研发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正确引导手机技术的正面用途,从而确保一个和谐的手机使用环境。
【关键词】:手机 技术异化 价值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5-17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研究思路及创新16-17
  • 第一章 手机技术异化的理论分析17-22
  • 1.1 异化概念和技术异化理论17-19
  • 1.1.1 异化概念的历史发展17-18
  • 1.1.2 技术异化理论的发展18-19
  • 1.2 信息技术异化理论和手机技术异化19-22
  • 1.2.1 信息技术异化理论的内涵19-20
  • 1.2.2 手机技术异化涵义的界定20-22
  • 第二章 手机技术异化的主要表现及本质22-32
  • 2.1 手机技术的影响22-24
  • 2.1.1 手机技术的使用催生新的价值观念22-23
  • 2.1.2 手机技术形成全新的社会结构23-24
  • 2.1.3 手机使用的失范现象对传统道德的挑战24
  • 2.2 手机技术异化的主要表现24-29
  • 2.2.1 永远在线的“屏奴一族”24-25
  • 2.2.2 时刻分享的信息沉溺25-26
  • 2.2.3 价值异化:手机界的宗教信仰26-27
  • 2.2.4 交往异化:人际交往的工具性异化27-29
  • 2.2.5 时空异化:公私场合的隐退29
  • 2.3 手机技术异化的本质29-32
  • 2.3.1 人类文明中技术与人相互成就和内在冲突30
  • 2.3.2 人类对于数字信息技术的盲目崇拜30-32
  • 第三章 手机技术异化的原因剖析32-39
  • 3.1 技术根源32-35
  • 3.1.1 手机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32-33
  • 3.1.2 技术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33-34
  • 3.1.3 技术目的与技术关系的异化34-35
  • 3.2 主体性根源35-37
  • 3.2.1 工具理性的主宰和理性认识的有限性35
  • 3.2.2 技术主体不当的价值观35-37
  • 3.3 社会根源37-39
  • 3.3.1 市场经济中的拜金主义引起的手机技术异化37-38
  • 3.3.2 社会技术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心理的需求38-39
  • 第四章 手机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39-45
  • 4.1 坚持对手机技术的理性应用39-41
  • 4.1.1 坚持手机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39-40
  • 4.1.2 结合技术理性,树立手机技术的人文关怀40-41
  • 4.1.3 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41
  • 4.2 手机技术价值的负向消减41-45
  • 4.2.1 以伦理价值观引导手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41-42
  • 4.2.2 倡导“人性化技术”的价值理念42-43
  • 4.2.3 坚持手机技术研发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43-45
  • 结束语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包国光;;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朝阳;栾忠恒;;试论大学生手机短信异化及其矫治[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李敬;;手机短信影响下的人际交往——亲密还是疏离?[J];东南传播;2008年06期

4 任超然;;对手机功能的重新审度——试论手机功能的异化发展及其警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年07期

6 郭元枫;;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2期

7 白欣;杨舰;;如何解决技术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以手机技术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1期

8 郭冲辰,陈凡;技术异化的价值观审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9 李雪;;手机使用的负社会功能辨析——简析手机对人的反控制[J];理论界;2009年10期

10 吴江华;;手机上网对青少年的异化及应对措施[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2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532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