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道德的影响_大学生伦理道德论文_《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网络交往的伦理道德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邮电大学》 2015年
网络交往的伦理道德探析
袁文鹏
【摘要】:二十一世纪网络社会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习惯,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随着网络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中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凸显,这些伦理道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的网络社会显得任重道远。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得全世界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尤为突出。网络交往中的隐私安全问题等已经影响到网民的信息安全,进一步危机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人财产、生命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全球的正常秩序。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伦理学、网络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依据,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伦理道德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这对于构建伦理道德规范以及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网络交往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论述了网络交往的发展脉络以及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其次,剖析了网络交往中的隐私安全问题、不良与虚假信息泛滥问题、网络诚信危机问题以及网络成瘾问题等,揭示了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阐释了这些问题,论证了进行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网络交往伦理道德规范以及加强网络交往伦理道德的建设。针对网络主体提出了详细的规范措施,同时加强网络的舆论监管以及控制。本文试图能唤醒人们在网络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促进网络交往的健康稳定与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交往发展的历程不仅是互联网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不断改进和完善互联网,实现人同互联网“同构”的过程,人们同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分开的统一体。网络交往的伦理道德问题应从网络主体、技术以及相关的监管制度入手,建立多个因素共同协调的机制,最终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面对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它,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使得网络技术健康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造福人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1;B82-0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怀宏;;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2 李雅梅;;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徐璐;曹三省;刘剑波;柴剑平;;面向移动多媒体的Web3.0技术[J];电视技术;2008年12期
4 王婷婷;;论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桂珍;;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网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6 郑洁;;网络伦理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7 杨月辉;;我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J];东南传播;2012年05期
8 贾志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9 孙涛;陈红兵;刘炜;;网络技术异化的主体根源与重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王东浩;郭静;;网络空间的建筑基石与“紧箍咒”——网络伦理——聚焦“微信”的普化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东亮;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韩燕,郑支农;略论交往与人的主体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桂兰,周仁准;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对网络不良信息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戚少琴;屈桂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朱新华;;大学生修身教育工程的构建与实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张军辉;;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强;;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历史时代起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从差序格局到团体互动:新浪微博空间中的知识生产与机会流动[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振吉;王晓彦;;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生活的变革及其基本趋势[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晋文;万伟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三观”建构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谢加书;;试论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对道德传播的影响[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彭景阳;;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与个体的自我异化——兼论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的思想和行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陈涛;吴丽;;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渤海溢油事件研究[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陈培永;;后现代道德状况论[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王敏捷;;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民众评价活动的“自在”障碍[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10 何小勇;;简论斯坎伦的非自利契约论道德理论[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顾丞峰;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李伦;Linux及其伦理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志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赵黎明;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曹良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双重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乙廷;“人肉搜索”涉及的道德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熊恩涛;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公信力流失困境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杨;网络与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杰,姜素兰;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李志红;陈雅莲;;网络交往——中介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向晖;不道德网络营销活动及其治理[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
5 计宏亮;黄友生;;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4期
6 施维树;甘再清;;网络交往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罗力;;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留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赵仁青;;论网络交往主体的异化与重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黄胜进;;网络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的哲学反思[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三省;刘剑波;陈莉娟;雷秀华;;面向新媒体环境的媒体内容聚合架构研究[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黄村;[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曼;云计算平台上的增量学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刘彦尊;美日两国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琦;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刘洋;当前我国网络失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娜;网络技术与人文社会[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振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伍小玲;论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文关怀[D];南昌大学;2007年
9 李雪锋;基于云计算环境的web数据挖掘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肖韬;基于MapReduce的信息检索相关算法并行化研究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会娜;杨曦;;试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问题与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2 李宝敏;李佳;;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与意义阐释[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1期
3 郑璐璐;;青少年网络交往研究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11期
4 李强;王袁媛;;大学生网络交往危机的表现形式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5 卜荣华;;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杜国岗;;儒家道德对网络交往的几点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7 刘一勤;;网络交往对主体行为影响浅析[J];沧桑;2011年01期
8 李薇菡,刘继红;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有利影响[J];人才开发;2002年09期
9 黄少华,魏淑娟;论网络交往伦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02期
10 邓晓成;;网络交往中的身体伦理——关于身体的文化思考之三[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菲菲;罗青;魏华;;大学生网络交往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任小莉;;青少年网络交往中自我表现策略及与其自我认同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美娟;;青少年人际依恋与网络交往关系的发展和差异[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闫隽;;网络角色及其心理效应[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青;李菲菲;魏华;;大学生网络交往与个性及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晓霞;;关于网民网络交往热点问题态度的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玉林师范学院社科部 何林;[N];广西日报;2007年
2 肖伟胜 王书林;[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杨波;[N];解放日报;2006年
4 关珊;[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5 计雪荣;[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萍华;网络交往中的身体嵌入[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连立;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的哲学思考[D];湖北大学;2013年
2 王丽丽;网络交往与网络人文生态构建[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杜娅萍;网络交往的伦理反思[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高磊;论网络交往的虚实二重性[D];山西大学;2010年
5 黄诗旸;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玲梅;网络交往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6年
7 付丽;理想网络交往方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历;论网络交往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鹏;网络交往及其伦理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文雅;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交往的伦理道德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6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