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山东孝文化图书的刻印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7-09-07 23:43

  本文关键词:山东孝文化图书的刻印与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 孝文化图书 刻印 传播


【摘要】:山东是我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孝文化图书的刻印与传播颇具特色。就刻印而言,孝文化图书刻印内容、形式的多态化,刻印者身份的多样性,刻印地域较为分散与相对集中的格局,构成了山东孝文化图书刻印的三大较为鲜明的特征。就传播来看,孝文化图书较广的传播范围,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兼具的传播效果,为山东孝文化图书的传播打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与深刻的时代烙印。由此就奠定了山东孝文化图书在山东出版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关键词】山东 孝文化图书 刻印 传播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古代图书市场与儒家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1BLSJ01)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山东图书市场研究”(项目编号:J09WG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3.1;G239.27
【正文快照】: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以前的抄本时代,孝文化图书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复制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孝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渐趋成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加之统治者对孝文化的重视与倡导,民众对孝文化普遍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弘;董文强;;略论明代山东藩王的藏书文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晓松;;“移孝作忠”——《孝经》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影响[J];孔子研究;2006年06期

3 张弘;孙业超;;略论北宋时期馆阁藏书的校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4 秦进才;;《孝经》在两汉的传播[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皓;;《陶庵梦忆》与晚明戏曲、美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沈颂金;陈梦家与汉简研究[J];河北学刊;2002年03期

3 李正爱;;明清江南城市文化资源的再生产与开发利用[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4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占彪;;学术与批评之间的徘徊与选择——论鲁迅的身份困惑与角色体认[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林艳;;清代文献学家存在“佞宋”之风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罗飞雁;;回归与漂泊——《故乡》与《边城》的比较阅读[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杨建华;;社会化小生产:一个现代化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现代化实践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9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的市镇市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胡淑娟;;湖州藏书文化的地域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扬;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婕;明代商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宁;儿童的确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传寿;1368年-1840年中国民营手工艺市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6 车小伟;论张爱玲对“鲁迅五四文学传统”的回应[D];兰州大学;2011年

7 成广广;民国关中市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颜颜;孝道的产生及其社会文化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丽影;“别求新声于异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蓓;清代云南府市镇经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出版与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段江丽;善书与明清小说中的果报观[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1期

3 安作璋;;汉代的选官制度[J];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曹之;;明代皇帝赐书藩王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卢黄熙;郭继民;;辩证地审视孝文化[J];岭南学刊;2006年06期

3 刘洪波;;浅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十大特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昆满;;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5 ;孝感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开通[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季庆阳;;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7 佚名;;中国古代的孝文化[J];政府法制;2010年26期

8 陈朝晖;;论孝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4期

9 计志宏;;试论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建设的原则及途径[J];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邹巧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J];学习月刊;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和平;;“孝文化”与社会和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胡锡庄;季文兰;田广志;;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优良传统[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3 宋清莲;;弘扬传统孝文化 创建社会主义新孝道[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4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7 焦振芳;;我对孝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浅见[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志英;;对新孝文化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社会意义[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覃乃勉;;孝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意义[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火廷;弘扬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N];孝感日报;2005年

2 郭之纯;倡导“孝文化”谨防三误区[N];中国老年报;2007年

3 蒋润涛;做大做强孝文化产业[N];孝感日报;2008年

4 记者张可杰 晚报记者胡文军;勇拓孝文化传播新路[N];孝感日报;2009年

5 张毅玮 李通;淄博市开展孝文化基地推选活动[N];中国老年报;2009年

6 孝昌县邹岗镇党委书记、镇长 李俊东;农村孝文化现状与思考[N];孝感日报;2009年

7 张云宽;观察新孝道 弘扬孝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杨立明 严维新 鲁成现;市领导调研孝文化[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罗文姬;塑造孝文化 提升执行力[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贲前方 整理;孝文化助力和谐家庭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瑛;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传森;孝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7 路丙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剑锋;论农村新型孝文化及其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铭;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李玲;孝感与孝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0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10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