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代语境中的道德认同

发布时间:2017-09-21 06:01

  本文关键词:现代语境中的道德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认同 自我概念 道德行为


【摘要】:道德认同是以道德来标识自我,以成为有道德的人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社会认同形式。实现知行统一是道德认同理论兴起的现代背景;与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道德行为的动力作用说明了道德认同解决知行不一问题的机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道德认同天然和人生价值相结合,其建构过程中家庭教养和道德机会的提供成为关键。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道德认同 自我概念 道德行为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XMS12)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一般课题(2014YK010)
【分类号】:B82-054
【正文快照】: 道德认同研究肇始于布拉西,他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把心理学领域的自我发展理论引入到道德发展研究中,创造了道德发展研究走向的重大转变:由道德认知转向道德认同研究。认知视野下,道德发展研究强调道德判断,认为以道德判断为核心的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个人道德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晓强;;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晓丽;李薇菡;;大学生道德知行错位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10期

3 孙名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述评[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魏长领;喻岚;;简论道德价值认同的内在路径与外部机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桂祥;;自我概念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娜;;追寻新的人生意义——“潘晓讨论”再审视[J];台州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马杏苗;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胡荣;;极权主义下的诗意与苦难——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历史反思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张斌;;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精科;;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地艺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吴文权;;格里芬后现代思想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计彤;;人居聚落后城市化走向的生态哲学探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田鹏颖;;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林玲;工作价值观、人际沟通和组织承诺:台湾和大陆员工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杜坚冰;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群;“过”与“不及”[D];南昌大学;2010年

9 姚亚美;论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滕飞;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贺照田;;从“潘晓讨论”看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成因[J];开放时代;2010年07期

3 张玉良;吕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构建[J];攀登;2007年06期

4 赵连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华;;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年06期

2 丁芳盛;;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分析及其培育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2期

3 王兴超;杨继平;;道德推脱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4 王兴超;杨继平;刘丽;高玲;李霞;;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5 黄宝东;;道德认同理论及其对组织伦理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年Z2期

6 曾晓强;;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庞慧敏;段羽佳;;政论纪录片创作中的道德问题[J];中国电视(纪录);2014年03期

8 赵磊;;技术对人性的叛离及其人性化解救[J];齐鲁学刊;2010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万增奎;杨韶刚;;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念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民盟中央主席 蒋树声;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认同[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文静;道德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沈琴;道德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熊邦献;当代中国的道德认同危机及其化解[D];吉首大学;2013年

4 刘尚刚;养育风格、道德认同与心理距离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9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