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与道德养成
本文关键词: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与道德养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工作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0期
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与道德养成
○王春华
[摘要]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日趋明显,高校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在进一步探究如何适应生态伦理教育的现实诉求中,分析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存在的障碍因素,并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之下,将和谐价值
生态伦理道德价值根植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观念、
态伦理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生态伦理道德
一、生态伦理与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伦理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合乎于生态规律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所与蕴含的道德价值、道德秩序的认同,并形成人自身的生态伦理道德信仰。其核心理念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生命存在时空上的当前和将来得到应有尊重。
一般来说,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突出人与社会、
类社会如何对自然界承担应当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寻求自然和人类社
可持续的发展。生态伦理教会的和谐、
育在具体的实践中就集中表现在如何遵守生态价值规律,确立生态伦理价值观念,促进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高校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伦理道德自觉,使当代大学生能坚守基本的生态伦理道德底线并追求崇高的生态伦理道德境界。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生态观念、生态价值,并且在具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践中按照生态伦理规律规范自己行为、完善自己的生态人格,将生态伦理价值渗透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增强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现实诉求和困境
(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现实诉求
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很大部分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在塑造
改造人的教育活动中,按照科学发人、
展观的要求,将和谐价值观念、生态伦理道德价值根植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习惯。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困境
目前,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无论
是在知晓程度、重视程度以及具体发展方面,都出现了生态伦理教育与现实诉求相背离的问题。
1.对教育需求机制把握不准。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个体生态伦理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采取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大学生在现实生态伦理诉求以及现实生态伦理体验中的情感,没有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思想变化以及精神特点,也没有把握好生态伦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2.生态伦理目标缺乏长期规划。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伦理教育缺乏稳定性,缺乏长期规划。
3.生态伦理教育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生态伦理教育以及相关的生态伦理教育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制度也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作为生态伦理教育,大多数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哲学教育课程来完成,很少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独立的教育体系中。
4.生态伦理教育效果不显著。正因
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并努力减轻内心的冲突和不安,缓冲
过强的心理负荷。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农村贫困生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贫困生生多种才能的发挥,并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就会很好地提高贫困大学生脑力体力活动的效率,改善其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一般来说,有益于促进他们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举行现场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开展心理电影赏析活动;组织各系观看心理电影,并进行评析;开展心灵音乐沐浴活动;选取旋律动听、积极健康的心灵音乐曲目,在校园广播展播;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呵护心灵健康,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班级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话剧表演晚会。
(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大学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同时也是大
学生的心理断乳时期,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大学生一般都普遍存在心理教育的欠缺和滞后,高校应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经历与心理特点,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并成立专门的农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
[1]聂振伟.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其亮.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若干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4]秦希军.农村籍大学生在校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7,(9).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广西百色533000)
93
本文关键词:论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与道德养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9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