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与认知操作能力特点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与认知操作能力特点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 人格特征 认知操作能力 监狱人格
【摘要】:2000年以来,我国犯罪率以每年大约18%-20%的速率增长,其中1/3为暴力犯罪,而激情犯罪又占暴力犯罪的1/3。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因言行被激怒,在丧失自我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即时所实施的暴力性犯罪行为。 现有研究很少有人将激情型暴力犯罪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过心理特质的研究;而且目前的研究都试图用人格上的差异将暴力犯罪者与守法者机械的区分开来,但在犯罪者这一群体内部还存在着除了人格以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这一群体,在激情进发状态下,其犯罪决策和犯罪行为都是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和实施的,那么,快速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和抑制有意行为的能力对人是否实施激情犯罪行为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呢? 本研究将激情型暴力犯罪者作为一个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期望找出其在人格特质上与守法公民存在的差异;本研究还假设激情型暴力犯罪者由于认知加工某些环节的能力较差,因此不能完成有效的自我控制,最终产生犯罪行为,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一些基础的认知加工实验来研究犯罪者与守法者在认知加工能力上的差异。 在研究一中,从渝州监狱中抽取成年男性激情型暴力犯犯罪犯200名,服刑期一年以内和服刑期十年以上的被试各100名,文化水平高中以上,组成实验组,选取成年男性公民200名,大学生150名,公务员50名,文化水平高中以上,组成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EPQ人格量表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 在研究二中,从渝州监狱中抽取成年男性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60名,文化水平高中以上,组成两个实验组,每组各30人,分别接受在平静情况和被激发愤怒情绪下的实验测试;选取男性在校大学生60名,文化水平高中以上,组成两个对照组,每组各30人,分别接受在平静情况和被激发愤怒情绪下的实验测试。测试的实验材料包括: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前瞻记忆能力测试、注意力测验、运算广度测验、SAT任务测验、go/no go task测验、字母划消测验。 由研究一和研究二,得到以下结论: (1)在SCL-90的各个因子上,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无论服刑时间的长短,在各个因子的得分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服刑时间十年以上和服刑时间一年以内的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这六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从SCL-90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大低于正常人群的,并且监狱这个特殊环境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2)在EPQ的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倾三个维度上,无论服刑时间在一年以内还是服刑时间在十年以上的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得分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存在有别于正常人的特殊的人格特质,但是在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之间,这三种人格特质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在说谎量表的得分上,服刑时间在一年以内的罪犯和对照组被试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均与服刑时间十年以上的罪犯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中所处时间较长会增加被试的自我保护意识; (3)在认知风格上,罪犯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平静状态下和诱发愤怒情绪状态下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认知风格是一种稳定的不易受情绪影响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注意力、工作记忆、字母划消测验、前瞻记忆、SAT任务、go/no go task的分数上,对照组成绩均显著的优于罪犯组,说明对照组的各项认知加工能力显著的高于罪犯组;在各个测验中,平静状态下的成绩也都显著的优于诱发愤怒情绪状态下的成绩,并且罪犯组更易受到诱发愤怒情绪状态的影响,说明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本身的认知操作能力就较正常人群低,尤其是在愤怒情绪状态下,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更容易由于认知操作能力的低下而作出错误的犯罪决策或犯罪行为。
【关键词】: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 人格特征 认知操作能力 监狱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1 研究的背景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2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2. 文献分析12-17
- 2.1 暴力犯罪的定义12-13
- 2.2 激情型暴力犯罪的定义13
- 2.3 关于暴力犯罪罪犯人格的研究13-14
- 2.4 激情犯罪产生的原因14-16
-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16-17
- 3. 具体研究内容17-39
- 3.1 研究一: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研究17-20
- 3.1.1 研究目的17
- 3.1.2 研究假设17
- 3.1.3 研究方法17
- 3.1.4 研究结果17-20
- 3.2 研究二: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认知操作能力特点研究20-39
- 3.2.1 研究目的20-21
- 3.2.2 研究假设21-22
- 3.2.3 研究方法22-25
- 3.2.4 研究结果25-39
- 4. 总讨论39-43
- 4.1 关于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39
- 4.1.2 关于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人格特质的讨论39
- 4.2 关于认知能力的讨论39-41
- 4.2.1 对认知风格的讨论39-40
- 4.2.2 对与决策相关的认知能力的讨论40-41
- 4.3 对于反应时的讨论41-42
- 4.4 本研究的新颖处和不足42
- 4.4.1 本研究的新颖之处42
- 4.4.2 本研究的不足42
- 4.5 在服刑期间的管教建议42-43
- 5.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148-49
- 附录249-50
- 附录350-51
- 附录451-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林金树,陈东才,杨琛,安进勇;福建省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2 江仁宝;激情犯罪的特点与防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3 胡赤怡,杨彤,吴哨兵;违法犯罪人员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4 赵美玉;社会转型期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犯罪原因的对比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5 周振杰;;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J];人民检察;2006年01期
6 何贵初;论激情犯罪心理[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7 王学臣;场独立性—依存性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林亚刚;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法学;2001年06期
9 梁福成,董军,王欣;大学生不同个性特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10 张厚粲,郑日昌;关于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场依存性特征的调查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7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3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