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警民互动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警民互动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主体间性"是指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人都是主体,没有客体。"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面对理性主体的极度张扬带来的严重社会危机,而对传统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警民之间的冲突和关系的异化即是传统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鲜明体现。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应将传统主体性视阈下主客二元对立的警民互动模式转变为主体间性视阈下警民双主体平等互动模式。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
【基金】:江苏警官学院2008年资助课题“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研究”(编号:08Z1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19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转型期,也进入了矛盾的凸发期。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得警察这一群体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风口浪尖,警民冲突成为社会冲突的一个缩影。近几年,警民冲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警界和整个社会的困惑和思考。当我们对传统主体性理论视阈下的警民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菲;;“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中的公共生活[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勇义;翟琳琳;于丹;;技术创新中的主体间性问题[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建星;自由与权力: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2 夏国锋;乡村社会公共生活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智;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和实现路径[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旭;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涛;从“孙志刚事件”看警察危机公关[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宝锋;;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2 谢存旭;邹丽琼;吴九儒;;马克思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动机[J];学理论;2010年05期
3 季乃礼;;个人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实践——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4 杨文法;;人类学视野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概念与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魏雷东;;共生道德是人类和谐的价值尺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潘红祥;;全球化与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岭南学刊;2010年01期
7 刘欣;;古典社会契约论的现代性剖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杨永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及客体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年03期
9 闫艳;王秀阁;;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实现乡村“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体制保障[J];学术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翟鹏玉;;左右江流域“那”文化生态审美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广西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从康德到皮尔士——皮尔士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学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张跃斌;;自然界的主动性[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圣晗;建设网络文学的诗学[N];文艺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1309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30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