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青少年犯罪

发布时间:2018-01-11 01:05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青少年犯罪 出处:《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文化 青少年犯罪 关系 原因 对策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给青少年生活给予方便的同时也给其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当前,青少年在网络的影响下,犯罪日益频发,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文化,如何正确处理网络文化下青少年犯罪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我国青少年在网络文化下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以便在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下,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有效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 本篇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概述。在这一章中,首先对网络文化的概念做出释义,概括出网络文化的内涵,以为后文在网络文化下展开论述奠定语境基础。在第二节中明确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第三节中从五个方面分析并总结出网络文化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一是侵犯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犯罪不断增多;二是财产型犯罪发案比例不断攀升;三是青少年团伙犯罪日益增多;四是犯罪手段变化多样,难以琢磨;五是诱发犯罪的不良网络文化严重侵害青少年。 第二章,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青少年犯罪是否具有影响?如若有,是什么样的影响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二者又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让青少年网络文化下选择犯罪。本章从四个方面,即网络文化下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信息化的网络为青少年犯罪提供契机、开放自由的网络为青少年犯罪提供有利条件、虚拟网络的交互性引导青少年走向犯罪,分别对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存在的内在联系一一展开论述。 第三章,网络文化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这章主要论及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实施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包括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及网络本身四个因素。第一节从青少年个体因素分析,分别从生理、心理、文化及行为四个层面分别进行探讨。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不同的社会化主体角度,总结并分析其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影响及存在的教育遗憾。第五节重点围绕当前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网吧管理秩序混乱,社会、国家对网吧监管不力;不良网络文化造成青少年观念发生偏离;虚拟的网络交往造成青少年性格缺陷,缺乏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网络文化下青少年犯罪的治理措施。这一章强调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治理要以教育为根本原则,以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基础教育的缺陷,社会不良环境的外在诱惑,青少年自身的行为出现偏离。在分析造成网络文化中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等四个社会化主体出发,提出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应对措施,帮助其走出人生困惑,重新踏上人生新的旅程。本章中,对应上述网络文化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别从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发挥家庭监护和教育的功效、发挥学校基础教育作用、构建社会预防体系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五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求寻找一种适当的方式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
[Abstract]:The network is a double - edged sword ,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 At present ,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 the crime is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the whole society . How to treat and utilize the network culture correctly ,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network culture correctly , this will need to further accurately grasp the present situation ,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rime in the network culture , so as to construct a healthy network environmen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stop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 Chapter 1 , the summar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network culture . In this chapter , the concept of network culture is firstly defined ,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is summarized , and the concept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defined in the second section . In chapter 2 ,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has an influence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 If so , what kind of influence causes teenagers to move towards crime ?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exists to make teen network culture choose crime .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nd juvenile delinquency . Chapter III analyzes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Internet culture . This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and objectiv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under the network culture . The firs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from three different social subjects : family , school and society . The fifth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from the four socialization bodies , such as family , school , society and teenagers .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7;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霞;;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1期

2 谢勤芬;网吧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3期

3 赵俊林;必须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4 倪晓峰,贾献红;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4期

5 彭科莲;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3年06期

6 靳娟娟;网络环境中的网络犯罪和法律问题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0年06期

7 郭开元;;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路培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2 康莉;论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及侦防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培峰;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元秋;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7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07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