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1-29 16:06

  本文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改革 问题 对策 出处:《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趋向、目标、路径、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 ,对我国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Abstract]: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a hot topic of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th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the trend of reform, the goals, the path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分类号】:D631.42
【正文快照】: 我国户籍制度自形成发展至今 ,已历半个世纪。它在证明公民身份、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这套制度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为此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户政管理部门对原有户籍制度进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景椿;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J];人口研究;2001年05期

2 张平,林梓;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J];人口与经济;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航;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J];人口学刊;2000年02期

2 李晓霞;;中部地区城镇化战略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胡雅妮;郭威;;浅论农民工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吴爱华,赵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叶裕民,戴小平,陈红春;实现两个转变 建立一级土地市场——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11期

6 姜作培;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7 李领;;安徽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8 胡雅妮;郭威;;试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5期

9 陆益龙;正义: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国户籍制度[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孙小燕,王厚俊;制约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制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锦波;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曹宗平;城镇化之路—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一个新视角[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黄玉捷;内生性制度的演进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6 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6年

7 刘洪彬;基于集群理论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赵小鸣;迁徙自由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钱陈;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颖;黑龙江垦区城镇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韩光远;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宜君;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人口流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红霞;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观来;城市化与第三业互动发展关系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龙柳涛;论迁徙自由权[D];湖南大学;2003年

7 李晓莉;城中村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8 张贵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蔡莉;中心城市的城市人口迁居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实例[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黄爽;成都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班茂盛,祝成生;户籍改革的研究状况及实际进展[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2 张平,林梓;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J];人口与经济;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以顺;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治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王彩元;论新时期治安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张伟;从涟源不安定问题谈防止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4 陈明;公安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初探[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王志成;新世纪初实现公安工作新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6 张叶蓬;;当前司法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04期

7 郑磊;赵婧;郭保宽;;当前北京市郊区流动人口管理站问题初探——对大兴区新三余村流动人口管理站的实地考察[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8 魏莲芳;;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陈钧君;;浅谈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陈军;当前经济犯罪的几个问题[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娜;;伤害案件中鉴定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袁江波;李常春;;消防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07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杨宏国;;恩施州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调查与思考[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杨志勇;;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其打防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6 王少华;;当前火灾统计失实的现象及策[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宋建军;洪礼平;;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工作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8 张笑英;齐心;向兵;;破除“行规” 正本清源——谈行业性商业贿赂犯罪的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张川;;重新犯罪的社会原因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军;;试论商业贿赂犯罪防治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凡虎 魏常勇 (作者系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政治处干部);民警的精神压力与减压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1年

2 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王选昆 孙瑞祥;从检验实践谈加入WTO后的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3 薛明(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击土炼油的几个对策[N];中国质量报;2002年

4 李志华 胡明清;应对刑事犯罪的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2年

5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打黑除恶”须对策得法措施得力[N];发展导报;2002年

6 姜敏 李文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N];甘肃日报;2002年

7 ;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对策[N];甘肃日报;2002年

8 中共三亚市委常委、三亚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林捷;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南公安工作 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的对策[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王传斌;WTO国民待遇原则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10 杨锦明;论当前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的建设及其对策[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金霞;鉴定结论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慈健;贿赂犯罪防控对策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丽颖;论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2 郑荣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社会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宏伟;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前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雷春;电子信息在刑事侦查中应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薛景;我国公安机关文职制度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小骄;中亚恐怖主义犯罪与新疆社会稳定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7 蔡一军;跨国网络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彬;警察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策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钱枝;我国竞技体育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姜延军;包头市青少年犯罪实证调查与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3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73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