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跨国有组织犯罪及法律对策
本文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组织犯罪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出处:《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information, organized crim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ampant, and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Not only has there been extensive discussion on what is organized crime and its scope, but also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zed cr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and justice. Especially from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criminal law, jointly comba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far as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ects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we have invited our country's famous criminal jurist, Mr. Machang of criminal law, presided over and organized this group of manuscripts.
【作者单位】: 山东警察学院
【分类号】:D917;D997.9
【正文快照】: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是全球化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网络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 2 1世纪 ,能否有效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 ,直接关系到国际和平、安全和经济发展。 2 0 0 0年 1 1月 1 5日 ,联合国大会第 5 5届会议通过了《联合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孙振荣;社会转型对女性犯罪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5 谷鹏飞;全球化语境下审美文化的悖论及价值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郭玉锦,王欢;网上公共领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苏翠萍,王彦志;变革中的世界与21世纪的中国法[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9 相秀丽;现代化: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10 邹诗鹏;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评文化研究中的中立立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韩升;谢丽威;;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在传统伦理社会和现代市民社会之间[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唐勇;;共识规划——通往和谐社会之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泽伟;;反恐与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维护[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D];复旦大学;2003年
6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山冰;网络、网络主体与网络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黄葵;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与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雅丽;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张攀;网络时代的文学[D];苏州大学;2002年
9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10 潘荣凯;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民;;试论控制下交付的概念及其与诱惑侦查之界分[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靳高风;;全球化趋势与中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齐巍;;中国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齐巍;;中国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严励;;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制对策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黄芸;;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灿;孟建柱会见德国内政部长[N];人民公安报;2008年
2 记者 温凯;孟宏伟会见丹麦客人[N];人民公安报;2011年
3 ;张新枫率团访问墨西哥[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蔡虹 陈永杰;禁烟为何失败[N];北京科技报;2011年
5 记者 侯莎莎;建立奥运安保国际合作运行机制[N];北京日报;2006年
6 ;打击经济犯罪要多管齐下[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春霞;“拐卖犯罪”范畴将被扩大[N];中国妇女报;2009年
8 记者 徐灿;孟建柱会见赫尔曼[N];人民公安报;2010年
9 郝帆;孟宏伟会见法国客人[N];人民公安报;2008年
10 记者 于志刚;孟宏伟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N];人民公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璐;跨国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祥;有组织犯罪之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任艳君;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4 杨列;跨国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程力远;试论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的现状、趋势及防控之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戴美萍;试论当代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游文程;《反洗钱法》视野下的我国洗钱犯罪侦防基本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蒋金莹;试论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D];青岛大学;2009年
9 张伟;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家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5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7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