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解释论的历史发展与当代趋势——社会反应与犯罪关系论要
本文关键词: 犯罪解释论 立法反应 非正式社会反应 司法反应 犯罪生成 出处:《法学家》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将社会反应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引入犯罪解释论,以"犯罪既是一种社会事实,又是一种社会评价"的基本命题作为出发点,沿着"刺激与反应"二者相互作用的思维路径,以对立法和执法的犯罪控制功能进行反思性评价为主线,分别就立法反应、非正式社会反应、司法反应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引出了相应的结论。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response as a systematic concept into the crime interpretation theory, taking the basic proposition that "crime is not only a social fact but also a social evalu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long the thinking pat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fl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rime control function of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as the main line, respectively on the legislative response and informal social rea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dicial reaction and crime generation is discu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引言:犯罪解释论的启蒙与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在探讨犯罪行为的生成过程方面,人类在方法论和研究视野上经历了从以伦理价值为基础的情感性和思辨性认识到以实证调查和经验观察为基础的理性认识;从局限于现行法律框架内的、以作案人为中心的“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线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韩轶;;刑罚目的的实现与缓刑、减刑、假释立法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陈结淼;鲍祥;;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韩轶;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课题组;伦朝平;范淑玲;贾颖玲;李继华;;人民监督员制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凌云;对行政程序轻微瑕疵的司法反应[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欧明艳;腐败犯罪行为生成与防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龚君良;社会反应与犯罪关系论[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3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8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