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与非暴力性财产犯罪人员人格特征评估
本文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人格 断面调查 暴力 非暴力 PF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财产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 ( 16PF)调查深圳市财产犯罪人员 777名。结果 :暴力与非暴力财产犯罪人员 16PF因素比较 ,乐群性、怀疑性及世故性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 ,对服型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rty offenders. Method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scale (16PFF) were used. Investigation of 777 property offenders in Shenzhen. Results: 16PF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violent and non-violent property offenders.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of service personnel.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第一劳动教养所 广东省深圳市第一劳动教养所
【分类号】:D917.2
【正文快照】: 财产犯罪中有暴力和非暴力方法两种类型 ,采用暴力的方法通常有抢劫、抢夺、胁迫、敲诈勒索等 ,非暴力方法则有盗窃、诈骗、贩黄、介绍容留卖淫、销脏、引渡、贩卖假证等。罪犯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往往高于普通人群 ,不同犯罪类型可能各有其人格特征。故掌握他们的人格特征 ,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别利亚夫斯卡娅;杨雅婧;;日本的有组织犯罪[J];国外法学;1981年05期
2 王牧;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石勇;;公务化暴力为何愈演愈烈[J];南风窗;2006年17期
4 ;你的爱是“大爱”吗?[J];都市心情;2006年19期
5 吴思;;三种大国崛起[J];学习博览;2007年04期
6 壁虎;;家庭冷暴力,两人也孤单[J];祝你幸福(知心);2007年09期
7 唐靖;;理想主义与群体暴力的历史悖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陈季冰;;“网络暴力”的特殊功能[J];同舟共进;2009年01期
9 秦薇;;浅论婚内强奸[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9期
10 王晓升;;重新理解权力[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建国;王天雪;;对568名大专生16PF测试常模的分析[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邹韶红;张亚林;张勇;黄国平;刘婷;;291对新婚登记夫妇暴力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石红;;98级新生16PF心理测试结果分析报告[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彭涛;陈晓慧;;不同学习成绩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张天;曲夏夏;王丽萍;刑占军;;16PF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高超;蔡圣刚;;上海市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高超;蔡圣刚;;广州地铁驾驶员人格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小平;艳玲;;中学男女教师个性品质的调查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世平;由几起暴力抗税案引出的思考[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引发暴力冲突的主要因素[N];检察日报;2000年
3 北京民意调查所 张锴;暴力离你有多远[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何德功;日本坚决取缔暴力色情内容[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海 王珏 乔明亮 本报通讯员 郝卫国;暴力抗费触目惊心[N];山西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周轶君;在暴力冲突中苦度时光[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记者 王印毅;足协“严打”赛场暴力[N];重庆商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陈本建;仅仅是打老婆吗?[N];中国妇女报;2000年
9 记者 谢芬芬 通讯员 张赛飞;让暴力远离家庭[N];浙江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谢美华;针对我们的暴力何时休![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海峰;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政治领导艺术[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王弋璇;暴力与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赖声汉;彝族农民血压水平与尿电介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报告[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丽丽;当自由带来一种伤害[D];四川大学;2007年
2 宋春旭;转化型抢劫罪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坤;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暴力现象探析[D];扬州大学;2005年
4 张雷;韩国式黑色复仇[D];西南大学;2007年
5 冯神花;组织未成年人乞讨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玲;论强奸罪的司法认定[D];安徽大学;2007年
7 王英洁;暴力、苦难与灰色人生[D];吉林大学;2005年
8 黄懿;语言对应暴力:追寻身份与权力之策略[D];苏州大学;2006年
9 仇萍;女性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巍;孤独者的言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48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