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分析——透过新闻资料的梳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 流动人口 犯罪 犯罪原因 季节性 出处:《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流动人口犯罪是目前城市犯罪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上海流动人口犯罪比重已占到城市犯罪总数的6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透过新闻资料对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上海流动人口犯罪表现出了犯罪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上海城市犯罪的一些个性特征:侵财型犯罪比重大;流动人口共同结伙犯罪、团伙犯罪比重较大;犯罪成员年龄结构轻;犯罪发案时间季节性明显;罪案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应加强社会公平性建设,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和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
[Abstract]:The crim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urban crime , and the proportion of crim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Shanghai is about 60 % of the total number of urban crime . It can be seen that Shanghai ' s current population crime shows some commonalities of crime , and it also reflect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rime in Shanghai . The main factor of crime is social environment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ocial fairness construction ,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 establish effective floating popul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unified floating popul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 and strengthen legal educ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上海人口迁移及人口政策研究(01BSH002)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如,肖金军;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2 肖金军;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综述[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方建中;流动人口犯罪实证研究[J];求索;2003年06期
4 丁金宏,杨鸿燕,杨杰,翁建红,张彬彬;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及其社会控制——透过新闻资料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6期
5 徐志林,金林生,何银松;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陈义平,熊允发;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根源与对策[J];西北人口;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御;罗晴;;农民工问题的哲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2 蒋成凤;;解读中国城市农民工的婚姻难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3 邓晰隆;陈娟;;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4 彭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效应分析——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5 郭立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雍自元;;试论女性犯罪的原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时斌;;论监狱行刑理念的变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成敏;;关于无罪推定的文本表述[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9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10 谢芳;;民工潮成因综述[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熠;;从冲击中走向融合——我国刑事审判权运行与恢复性司法互动之研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适用的必要性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邓晰隆;;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波;;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马改然;;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金小红;王艳云;白睿智;;关于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过程机制的调查研究——以社会学越轨理论为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10 黎晓婷;;从报复走向恢复——论刑事简易程序中和解制度的构建[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苏鹏;城市中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邱玉宾;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7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董金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赵俊珠;唐山市城区农民工体育锻炼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如,李璇;当前进城农民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4期
2 张谦元;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治理[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弋振立,万保平;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4 江志华;“社会解体论”与青少年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1期
5 巨文忠;农村青年在城镇中的就业状况与问题[J];青年研究;1995年05期
6 张士军;论青年游民问题[J];青年研究;1995年07期
7 王建民;外来流动人口: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补充及应当实施的管理原则[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年02期
8 柴俊勇;;流动人口——城市管理的一大困扰[J];社会;1990年10期
9 何瑞林;论当前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农民谋财犯罪[J];社科纵横;1999年05期
10 唐贵忠;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根源及治理对策[J];西北人口;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巍;孟庆顺;;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张炜;林慧;周翔;钱文漪;;上海市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3 陈如,肖金军;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4 刘芮;;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现象持续增长的原因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志强;;经济生活状况与犯罪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邱格屏;;弱者的工具——流动人口恶势力犯罪原因的另类解读[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刘锡图,宋培英;浅论流动人口的管理[J];公安研究;1998年02期
8 李友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制杂谈[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11期
9 纪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问答(四)[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07期
10 徐长乐;外来人口管理 新形势下的新课题[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振才;王惠英;王心祥;蔡维一;;芝罘区0-4岁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现状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3 李欢龙;夏自成;;富阳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孙美农;;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汤学艳;;宣教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周平;;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8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吴浩;王年保;李丽娟;;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马万昌;;宜居城市与人口规模[A];建设宜居城市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宏钧;共处一地 共建和谐[N];台州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8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群 通讯员 谢韬;利川配备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N];恩施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冰洋;商业犯罪论要[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丁英华;公司犯罪及其治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文杰;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防制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中国流动人口犯罪及防控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显秀;流动人口对乐清市城市用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栗志强;郑州市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社区认同感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李琪;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丽云;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志刚;论迁徙自由[D];郑州大学;2006年
7 刘文宏;兵团南疆团场与流动人口的劳企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琳;广州天河区城中村流动人口生存质量与卫生服务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林冰;流动人口意外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余励斯;广州市出租屋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9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51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