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过失心理结构要素探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20:06

  本文选题:犯罪过失 切入点:认识事实 出处:《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事实因素与规范因素是探究犯罪过失的两条主线。犯罪过失认识的事实内容主要针对危害社会的结果 ,而行为性质并不是犯罪过失认识所指向的内容。对于危害社会结果的缺乏认识、疏于认识或者具备认识、可能性认识是犯罪过失的认识事实特征 ;而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缺乏意志态度或者持反对态度、轻信避免态度则是犯罪过失的意志事实特征。犯罪过失规范因素的核心是注意义务。所谓注意义务 ,是指犯罪过失成立所必须的 ,法律规范或者社会规范所要求的 ,行为人在危险行为中 ,对于行为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或者应当避免的责任。注意义务规范所设置的认识要求 ,针对的是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避免结果义务是“动意要求”与“行为责任”这对互为表里的统一体。注意义务的主要渊源 ,包括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习惯要求的注意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注意义务。以行为人的实际注意能力为依据 ,由此确定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相对来说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标准
[Abstract]:Facts and norms are the two main line of criminal negligence. The facts of criminal neglige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results in harm to society, and nature is not known to the criminal negligence. The lack of harm to social results understanding, neglect of understanding or have the understanding, possibility of cognition is characteristic of fact of criminal negligence; but for harm as a result of a lack of will or attitude opposed, credulous attitude is characteristic of fact will avoid criminal negligence. The core of criminal negligence standard factors is the duty of care. The duty of care, refers to the criminal negligence must be established, the requirements of legal norms or social norms, the behavior of people in dangerous behavior and for the behavior of harm results should be foreseen or should avoid responsibility. Attention to set up compulsory requirements, for the The harmful elements; avoid the results of duty "motion requirements"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life entity. The main source of duty, the duty of care includes the law, customs duty requirements, the duty of the advance behavior generated. In actual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to human behavior as the basis, thus to determine the behavior of the fault liability, is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criteria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淼;;论刑法中的身份犯[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邹鸿;;浅析罚金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4 冯凡英;论妇女作为强奸罪的主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刘守芬,方泉;行为与罪责:基于网络技术的几点适应性考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涛,宋云超;论家庭暴力犯罪中的正当防卫[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7 胡乾坤,陈智元;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要件解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肖渭明;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J];比较法研究;1995年04期

9 叶晓川,李定轶;生与死的冲突及抉择——安乐死在我国能否合法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海荣;;网络赌博罪若干问题刍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张明;量刑基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前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2 丁天球;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健;论刑法上的严格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罗刚;我国证券交易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秦小兵;论受贿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苏毅;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谭劲松;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臧德胜;挪用公款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郑勇富;死刑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方琳琳;论雇佣犯罪的若干问题[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春泉,牛晓鹏;海峡两岸犯罪过失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2 卜安淳;;论犯罪的主观原因[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赵炳寿,周长军;法人犯罪的构成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4 陈爱军;;如何正确认识引发犯罪的心理因素?[J];解放军生活;2005年12期

5 钱飞;;犯罪过失主观恶性的心理基础[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6 彭文华;;论医事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丛秀芬;浅论职务犯罪的概念与构成[J];行政论坛;2000年05期

8 余莹;吴继超;;论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黎婧;血液制品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1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21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