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毒品 切入点:毒品犯罪 出处:《湘潭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毒品犯罪是一种多发性的普通犯罪,但是我国立法并没有给毒品犯罪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法律上,毒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范围,尤其是对新型毒品的立法严重滞后,这种立法的缺失给相应的禁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境。由于毒品犯罪不断涌现新的特点,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若不加以适宜的遏制,有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动乱因子。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毒品犯罪是一种性质极为严重的犯罪,也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不仅对人身健康、家庭,而且对社会治安、社会经济和国民财富都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遵循和借鉴犯罪学的分析进路,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包括毒品犯罪的自然原因,毒品犯罪的社会原因和毒品犯罪的个体原因三个主要方面。其中自然原因包括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两个方面;社会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微观社会因素;个体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由于毒品犯罪的现实危害性,对毒品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由于毒品犯罪已成为国际公害,我国当前的毒品犯罪问题与国际毒潮泛滥息息相关,所以在毒品犯罪的防治中,国际合作也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和方式。
[Abstract]:Drug crime is a common crime, but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does not give a clear definition of drug crime. In the law,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of drug, especially the legislation on new drugs lags behind seriously. The absence of this kind of legislation has brought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corresponding drug control work. 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crimes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if not properly contained, it may cause new factors of social unrest. A drug crime is an act that violate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management of drugs, original plants and precursor chemicals, disrupts drug control activities and is punishable by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law. Drug crimes are of an extremely serious nature. It is also a crime with great social harmfulness, which will bring great harm not only to personal health, family, but also to social security, social economy and national wealth. Follow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nalysis of criminology, the causes of drug-related crimes in China include the natural causes of drug-related crimes, The social causes of drug crimes and the individual causes of drug crimes are three main aspects. The natural causes include 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historical factors, social reasons include economic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and micro social factors. Individual causes includ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Because of the actual harmfulness of drug crim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of drug crim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drug crimes. Moreover, because drug crimes have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hazard, the current drug crime problem in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lood of international drug abuse. Therefo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rug crim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y and method.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蒙;;被卷入毒品犯罪的孩子[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11期
2 刘静坤;;美国专案组打击跨国毒品犯罪[J];人民公安;2011年14期
3 徐京辉;;澳门毒品犯罪的认定[J];人民检察;2011年02期
4 王莉;;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5 郝雪;;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6 陆孟兰;;浅谈未成年人的犯罪与惩罚[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7 蒋例利;;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刘晨;施伟;;从经侦视角看毒品案件中的洗钱犯罪与侦查[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杨彦文;;论打击毒品犯罪中的国际警务合作[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10 谢恩芝;;从法理学视角看我国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原因[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云明;任峰军;周振东;孙国军;;经济欠发达地区毒品犯罪现状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新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辉;李崇银;潘静;;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和原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杨aF;吴跃萍;;农民工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5 朱晓虹;;我院2007-2008年药品质量问题的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卢国良;王瑾;涂鹏;张健;葛中川;邵涛;夏昭林;;铁路职工职业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学京;;膝关节伸位僵直的原因和预防[A];2006骨伤科疑难病症诊疗技术新进展、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邵珍;;职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戎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切实保障环境安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金颖;张亚芳;;我院2007-2008年药品质量问题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宫万路;遏制毒品犯罪的法律完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杨玺;快速有效打击边境地区毒品犯罪[N];边防警察报;2009年
3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 倪晓群 陈顺良 赵誉涛;宜兴:一个中等城市的毒品犯罪调查[N];检察日报;2009年
4 记者 黄星航;广西高压态势猛击毒品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茶莹;云南毒品犯罪新态势[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李晓;警惕毒品犯罪“连环套”效应[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记者 黄付平 通讯员 卢笑;加强合作联手打击跨境毒品犯罪[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法院 蒋宪军;毒品犯罪的特征及其预防[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记者 周桂华;广西集中打击中越边境地区毒品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记者 杨志英 通讯员 郑杰;对毒品犯罪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N];常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冬婕;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薛风雷;毒品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洪成;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李世清;毒品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龚敏;早期斯图亚特英国贵族官员腐败原因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6 高晓莹;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黄贺;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D];暨南大学;2007年
9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司建波;虚拟组织的性质和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力;中亚地区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郑舒虹;毒品犯罪及其死刑适用的若干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许峻;试论我国禁毒工作的矛盾及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4 张伟;国际毒品犯罪惩治与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罗文楠;我国毒品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6 覃清燕;毒品犯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彭颖;全球化时代中国针对跨境毒品犯罪问题的国际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8 栾驭;毒品犯罪构成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9 王绍云;论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姚桂华;论毒品违法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关联性[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25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2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