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犯罪心理测试 切入点:结论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犯罪心理测试结论能否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取决于该项技术的成熟度以及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信赖度。作者认为,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必须在法律上对测试活动加以规范。此外,由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目前这种“交接”阶段至少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和一些特殊案件中,赋予犯罪心里测试结论证据资格。
[Abstract]:Whether the conclus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can become the kind of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depends on the maturity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degree of trust in the technolog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f the conclusion of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is applied in judicial practice, Testing activities must be regulated legally. In addition, due to th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lusion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ical test and the facts to be substantiated, the present "transition" phase is at least in some special circumstances and in some special cases, To qualify the criminal mind to test the conclusion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顾红梅;犯罪心理实案测试及其理性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鸿,武伯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贞如;测谎结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概览[J];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李东;;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J];中国刑事警察;1998年01期
3 蒋文平;走近测谎仪——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写真[J];心理世界;1999年04期
4 吴秋玫,尹航;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省侦查工作中的运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张提生,刘猜;GKT测试法编题[J];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杨平;心理测试报告的证据意义及审查判断[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杨平;犯罪心理痕迹鉴定结论的证据意义及其审查判断[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郑红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实案侦查中的应用[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李申凯;犯罪心理测试与人身识别[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杨平;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局限性[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泽民;“测谎仪”并非万能[N];人民公安报;2000年
2 泽民;测谎与个体心理差异[N];人民公安报;2000年
3 常青山 苏剑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特约研究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简介[N];人民公安报;2002年
4 吴红霞;测谎技术规范化发展的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3年
,本文编号:163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3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