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稳定
本文选题:意识形态 切入点:政治稳定 出处:《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是转型期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使意识形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教义 ,显现出转型期意识形态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容纳新内容的开放性。同时 ,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来自西方政治文化与价值观念、亚文化和互联网络的威胁与挑战 ,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Abstract]:Ideologic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curity of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t shows the adaptability of ideology to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d the openness to accommodate new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ideological security also faces threats and challenges from western political culture and values, subculture and Internet. We should be on high alert in this regar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分类号】:D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萧功秦;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态势与前景展望[J];战略与管理;1998年05期
2 李永刚;网络扩张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J];战略与管理;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要登;;当前农村稳定工作中潜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2 马坡;;网络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功能及影响[J];才智;2011年17期
3 王昭敏;;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网络利益表达分析及完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4 高见;;论互联网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周巍;申永丰;;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王鑫;;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J];公安教育;2007年11期
7 郑广声;DV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比较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02期
8 农辉锋;;回顾与前瞻:转型社会学视野下政协制度的功能[J];桂海论丛;2010年05期
9 黄文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公民教育运动(1923—1930)[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10 尹德慈;广州城市失业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邱国良;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的政治信任及其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扩建;转型期地方核心行动者行动逻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兴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谢小平;转轨期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博弈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9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赵刚印;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若云;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晓敏;当前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引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毛毛;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坤;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的精英—大众整合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5 冯艳霞;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任丰田;和谐社会视角下网络政治表达渠道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宪平;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鹏;俄国民粹派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罗智;微博语境下信息传播的公共风险管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张东东;浅论知识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茂新;;试论网络作用国家安全的维度、范式与效应[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张新华;网络悖论与国家安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3 马根生,严高鸿,陈小明;新时期必须把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地位[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1年04期
4 李才义;论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6期
5 刘传喜;;未来美国对华战争威胁简析[J];前沿;2008年09期
6 董文芳;论意识形态的政治稳定功能[J];发展论坛;2003年09期
7 徐焕;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变革与建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卞庆祖;;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看其对外政策[J];现代国际关系;1992年01期
9 杨凤珍;美国意识形态的不同派别[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8期
10 黄成平;精神文明建设重在落实贵在坚持[J];江汉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力;邢洪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李龙;陈粤;;美学和意识形态的虚妄——浅谈保罗·德曼的“文学性”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李树刚;潘宏宇;;浅谈“工程装备型”矿井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子华;;走出传统的泥沼——论朱熹义利观的再生意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付文慧;;从中国“寻根小说”的英译透视意识形态和诗学取向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顾颖;;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市场机制与意识形态——激励制度的结构架设与功能整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江平;;思想解放与“两个解放”[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9 吴承忠;阳纯希;;国外游憩政策初探[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蒋小波;;语言·族群·意识形态[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意识形态范畴需要基础理论的澄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何怀远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綦玉帅;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刘燕明编写;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本质[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郑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00年
6 李俊伟;意识形态的功能及其创新指向[N];学习时报;2009年
7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大气层: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宋焘;怪片新一代[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周轶君;女人弹:震波难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传新 吴兆雪 叶政;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构成要素[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2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6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8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9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芳;美国的全球民主战略[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颖;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D];厦门大学;2008年
3 马丽;建国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丹丹;西方国家渗透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姚梅洁;中共意识形态转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启迪;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余建荣;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华侨大学;2005年
9 阳春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谭志成;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68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