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若干思考
本文选题:劳动教养 切入点:历史回溯 出处:《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1987年,劳动教养立法就列入我国的“七五”立法规划,1991年和1995年又分别被列入我国的“八五”立法规划和“九五”立法规划。但劳动教养立法2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劳动教养立法最为缺乏的是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在基层从事劳动教养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回溯;分析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也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并重点论述了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前瞻性问题,强调了劳动教养法治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问题、非刑罚化、司法化、一体化以及完善回归社会的保障机制。笔者希望通过立法来进一步明确劳动教养的相关规范,增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使劳动教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更加趋于完善、科学。
[Abstract]:In 1987, the legislation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was included in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of our country, and in 1991 and 1995 respectively, it was included in the eigh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of our country.However, it has been proved in the past 20 years that the most lacking theoretical support is the legislation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Based on hi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for many years, the author probes into som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in China.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in China,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defects of the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It also emphasizes on the forward-looking issues of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and emphasiz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legalization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non-punishment, judicature, integration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returning to society.The author hopes that legislation will further clarify the relevant norms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in practice, and make the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re perfect and scientific.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刚;闫晓光;;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8期
2 侯兆晓;;劳教:一个名词的作古?[J];政府法制;2010年24期
3 徐勤鸣;张岚;;关于现行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邹坤辉;杨裕宁;李平盛;;论我国劳动教养检察制度的现状与完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孙茂来;;军队政治工作原则的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6 冷必元;;论我国保安处分的部门法归属[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古瑞华;;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兼论《违法行为教育矫正法》对刑法功能缺陷的弥补[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8 葛立刚;;中国社区矫正立法进路之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永安;;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杨洁;刘贵兵;;基于空间关系查询的数据变更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霞;;保安处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周卫;;Archiving在时空数据管理中的开发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涛;杨会新;;从社会外矫治到社会内矫治——劳动教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贾洛川;;试论我国未成年劳教人员矫正制度的特色及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刘春田;;当前劳教场所安全稳定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张文彦;邓天颖;;中西比较: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弱化与强化[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黄冬梅;汪瑞祺;;基于事件语义的海域使用管理时空数据模型[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10 刘强;;论我国适当扩大犯罪圈的必要性及根据[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北京记者 栾辉 刘杰;尽快废除劳动教养制度[N];各界导报;2011年
2 ;关于在广东省率先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提案[N];南方周末;2003年
3 樊猛(山西);劳动教养制度亟需改革[N];人民代表报;2004年
4 刘仁文;劳动教养制度只能立足改革[N];检察日报;2005年
5 施文;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探讨[N];人民代表报;2002年
6 朝阳;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N];人民日报;2000年
7 彭兴庭;“劳教制度” 改不如废[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记者 赵彤;民盟甘肃省委建议制定劳动教养法[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镇南;近世中国文学的历史回溯与眺望[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记者 郭敏邋实习生 李慧;我市纪念劳教制度创立50周年[N];安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董振宇;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孟凡君;中国犯罪定量规定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石正方;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D];南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家利;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张英杰;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易汉纯;从法律视角看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明军;劳动教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必达;劳动教养制度相关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常虹;劳动教养制度及其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姜俊山;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兼论劳动教养的出路[D];延边大学;2003年
8 江崇德;劳动教养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陈景云;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沈强;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若干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1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