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智能化犯罪及其防治对策
本文选题:智能化犯罪 切入点:发展趋势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摘要】:犯罪的智能化是犯罪发展的总的趋势。我国的智能化犯罪已经十分突出。智能化犯罪主要有设计智能、工具智能和应变智能三种表现形式。防治智能化犯罪的对策是 :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强化侦查协作。
[Abstract]:The intelligentization of crime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crime development . The intelligent crime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very prominent . The intelligent crime mainly has three forms of design intelligence , tool intelligence and strain intelligence . The counter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telligent crime is to strengthen safety precaution work ,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 enlarge the inves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ccelerate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 and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operation .
【作者单位】: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侦查系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侦查系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志红;试论智能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邓宇琼;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侦查[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邓宇琼;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现状与侦控对策[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吕雪梅;高智能犯罪及其防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向群;技术型犯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祥令;;浅谈家属规劝在预审阶段的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2 徐剑华;防不胜防的智能化犯罪[J];国际市场;1994年05期
3 王程辉;发展警校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J];公安教育;1995年04期
4 石发昀;“母匙”上配匙机痕迹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及鉴别要点[J];刑事技术;1995年01期
5 王可群;论智能化犯罪的形态特征及基本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6 吴名江;药物中毒死后开棺检验1例[J];刑事技术;1999年06期
7 梁裕坚;对防范经济领域职务犯罪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1年10期
8 宋立天;从金融风险防范谈智能化犯罪的特点与对策[J];新疆金融;2001年09期
9 本刊编缉部;征稿启事[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高春兴,王晓东;论我国的智能化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兴;打击涉税犯罪决不手软[N];人民日报;2001年
2 秦英仁;协调:实现金融信息化的关键[N];金融时报;2004年
3 蔡佑林 作者单位 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举反腐倡廉的旗帜[N];长江日报;2005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徐伟;港航公安欲斩断犯罪黑手[N];法制日报;2006年
5 王晓文 本报记者 彭立国;“百姓情结”造就“人民满意公仆”[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刘曙光 何元;九江支队不断提高处置能力[N];人民武警;2006年
7 林立德(作者单位:福建总队);形成专业优势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N];人民武警;2006年
8 之岑;斩断伸向港口物流的黑手[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努力把政法保障机制建设推上新台阶[N];法治快报;2007年
10 陈永峰;不宜给派出所下达破案指标[N];人民公安报;2007年
,本文编号:1714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1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