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侦查与犯罪情报主客体关系的嬗变
本文选题:侦查 + 犯罪情报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摘要】: 犯罪情报是侦查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传统工业社会中,由于犯罪情报资源的有限性、模糊性、不连续性以及受侦查主体认识能力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犯罪情报的客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有效的发挥,导致其在侦查与犯罪情报的主客体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环境下,侦查主体建立了巨大的犯罪情报数据库,侦查思维方式由概念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型和犯罪情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提升了犯罪情报的客体功能,完成了客体向主体转变的非对象化过程,从而使犯罪情报在侦查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Abstract]:Criminal intelligence is the object of the subject's practice.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ociety, due to the limitation, fuzziness, discontinuity of criminal intelligence resources, and limited by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object activity of criminal intelligence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and effectively brought into play.As a result, it is always in a passive posi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criminal intelligence.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has established a huge database of criminal information,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investigation has changed from conceptual thinking to practical thin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crimi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ve promoted the object function of criminal intelligence and completed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bject to subject.Thus, criminal intelligence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investiga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
【分类号】:D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超元;略论虚拟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价值[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2 王知津,张桂玲;网络化对前网络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嫣才;网络时代的信息沟通与教育组织管理[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2 景东洋;;从劳动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本管理[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3 陈依元;析网络文化的双面效应[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4期
4 黄红煜;;虚拟实践的哲学新探[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5 马毅;近年来生存哲学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6 姚电,刘天杰,聂火云;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李志红;网络与人的思维方式变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刘天杰,秦燕江,李少兵;虚拟环境中的“认知场”与主体意识的张扬[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9 陈云霞;纪克勤;;走出虚拟世界的沉迷——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当代反思与启示[J];理论界;2006年12期
10 许士密;网络时代的文化反思[J];理论探讨;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宇;;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董玉整;网络与真理[D];武汉大学;2004年
7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洁;虚拟实践的哲学探析[D];新疆大学;2007年
2 朱银端;网络中的伦理问题、原因与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姚黎明;论人的虚拟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斌;试析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建江;信息化中哲学认识论的新特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刘继平;论网络文化背景下课程理念的变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进林;网络教育与教师角色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牛银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天杰;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宏鑫,邱均平;21世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年04期
2 周文骏,周庆山;以信息为基点的情报学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1994年02期
3 邹菲;试论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忠红;;我国犯罪情报分析研判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许志鹏;黎权;;对当前构建职务犯罪情报网络体系几种观点的比较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3 凌永平;;浅谈化装侦查在警犬刑事搜爆中的应用[J];中国工作犬业;2011年07期
4 孙明涛;;累犯、惯犯心理特点及其审讯策略[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丁哲人;;适应形势 创新发展——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工作掠影[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狄青;;富豪恩怨[J];江淮法治;2011年10期
7 ;北京警犬首次开放训练自动洗犬机服务警犬[J];中国工作犬业;2011年07期
8 蒋霖;;23小时的较量[J];中国边防警察;2011年07期
9 杨建强;;以侦破命案为抓手 提升整体打击效能[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6期
10 王先琳;;坚持“三实”原则 打造森警航母——专访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院长张高文同志[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南;犯罪情报研判:森林公安不可缺少的手段[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冯涵丰 华燕燕;玉环:构建“三张网络” 推进“一打三禁”[N];台州日报;2009年
3 邹庭珠 左明 立春;驱动侦查与监管“前后轮”[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海宁市委报道组 李迪刚 沈达 通讯员 陈海涛;海宁“一村一保安”模式全省创新[N];嘉兴日报;2008年
5 田晓阳 记者 洋夏 江敏;子长警方连破贩毒案[N];西部法制报;2009年
6 郝宏奎 戴蓬;WTO时代的刑侦工作方向[N];人民公安报;2002年
7 李文燕;紧扣时代步伐服务侦查一线[N];人民公安报;2002年
8 李犁 陈汉能;深圳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争取社会监督侧记[N];人民公安报;2002年
9 关向应;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局展开“百案大倒查”[N];人民公安报;2000年
10 ;政府在做什么?[N];检察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应丽虹;论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构建和实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莉;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情报体系建设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0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5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