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本文选题:我国 + 大陆 ; 参考:《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摘要】: 笔者针对给当前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重要犯罪类型之一有组织犯罪,首先从历史嬗变的角度对我国当代的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指出对有组织犯罪的预防、打击和控制必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其次对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我国大陆有组织犯罪大幅度攀升的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及犯罪组织成员的主体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对于现状和原因的研究,其落脚点在于提出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和提出预防对策,笔者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综合治理的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总策略,并从法律、经济、行政和道德文化教育及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有效地遏制有组织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有组织犯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bstract]:In view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types of organized crime that bring serious harm to the present Chinese society, the author first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temporary organized crime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evolu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evention, combating and control of organized crime must be emphasized strategically.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reasons, cultural reasons and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members of organized crim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 research, its foothold lies in putting forward the attack to the organized crim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strategy of preventing the organized crim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socia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from the law, the economy,Administrative, ethical,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specific measures aimed at effectively curbing organized crime and minimizing organized crime,To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福海;;黑手党:垃圾也不放过[J];中国企业家;2011年14期
2 和静钧;;腐败是如何摧垮克罗地亚的[J];先锋队;2011年14期
3 唐岚;;全球深陷“黑客潮”[J];世界知识;2011年17期
4 栗小萌;;1990年以来我国犯罪率的现状、特点和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1年20期
5 米镝;;论德国的卧底侦查制度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刑事法前沿问题[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7 ;“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告破[J];中国防伪报道;2011年07期
8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9 薛向君;;欧洲警务合作中的权责问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远;;有组织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打击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新;;土地权属争议的成因及对策[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杨立奇;;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3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李萍;姜爱军;;现代家庭冲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6 李进亮;陈元光;;浅谈当前我县卫生执法软弱局面的成因及对策[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7 彭远奎;王卓;臧永军;;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当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A];“西部大开发 我们怎么办”——青海省统计有奖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0年
10 王长之;于洋;;医患纠纷成因及对策[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莫洪宪 张小宁;中日有组织犯罪现状、特征及对策比较[N];检察日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莫洪宪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马献钊;惩治有组织犯罪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N];检察日报;2009年
3 谢华;英国警方打击有组织犯罪不力的教训[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林楠特;“打击有组织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N];法制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吴萌;重点打击黄赌毒背后有组织犯罪[N];法制日报;2010年
6 内蒙古科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郝振明;卢西安诺: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N];包头日报;2011年
7 丛河;加拿大大力打击有组织犯罪活动[N];中国质量报;2000年
8 记者 吴平;强调打击有组织犯罪[N];人民日报;2001年
9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李贤华;全球动员 禁绝毒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邯东方;密切与内地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6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李汉中;恐怖主义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之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庆伟;论我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成因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3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4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姚歌;中美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5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6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