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发布时间:2018-04-18 03:24

  本文选题:刑事责任 + 心理基础 ; 参考:《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摘要】:在“刑事一体化”背景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应以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为核心。对故意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对法律的蔑视态度 ;就过失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人格的缺陷和对法律的轻视态度。因此 ,犯罪动机和犯罪人格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主观依据 ,也是犯罪心理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iminal integration", the research of criminal psychology should take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s the core.For intentional crime,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erpetrator's bad motive for the crime and contempt for the law, and in the case of negligent crime,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ersonality defects of the perpetrator and the attitude of disdain to the law.Therefore, the criminal motive and personality are the main subjective basis for the perpetrator to bea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望原,宣炳昭;台、港、澳与大陆刑罚目的之比较[J];法学论坛;1999年01期

2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刑事政策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林维;;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转处理念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与我国的“严打”政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韦庆辛;;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尹卫华;王贤文;;论危险犯的积极中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江伟;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与处罚依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军;;论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设立的客观基础——基于刑事政策角度的初步考察[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2 夏勇;;特拉伊宁的刑法思想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影响[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田明海;罪数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10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s,

本文编号:176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6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