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犯罪原因刍议
本文选题:非公有制企业 + 社会转型 ; 参考:《河北法学》2006年01期
【摘要】:非公有制企业违法犯罪活动因日益猖獗而备受世人的关注。在犯罪学上,这些企业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看,其内因表现为自身犯罪倾向的形成,而外因则表现为转型时期犯罪机会的增加。
[Abstract]:The illegal criminal activity of non - public enterpris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public . In criminology , the reasons of these crim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 the reason of the crime is the formation of its own crime tendency , and the external cause is the increa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crim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D91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盛冰;社会资本、市场力量与学校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郇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化理论?——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于强;政治腐败简论[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8 安民兵;“社会资本”理论的解读与借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秦琴;;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二元困境及其出路[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10 赵立新;从社会资本视角看当今农村社会信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伟;私营企业主的成长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徐赫喃;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蔡养军;中国乡村集体企业经验的制度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8 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李俊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严海波;中国股票市场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韩立英;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冯瑛;湖北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7 谢俏洁;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剑霞;农村科技传播受众接收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徐琦;农村劳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0 周旭;信用的经济分析——兼论中国社会资本的建立[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洪泉;;新时期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再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0年06期
2 顾吉生;;从四种角度导入构建四大警务模式——刍议警务工作的转型发展[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及时回应诉求,胜过出警千员[J];工友;2011年06期
4 许海;唐远清;;群体性事件本质、成因及防治的舆论学解析[J];当代传播;2011年04期
5 赵雪军;欧伟贞;;社会转型中预防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雪冰;;风险社会环境中的犯罪防控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卜立新;;商业领域犯罪的原因[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8 陈泽伟;李珍珍;;安置帮教工作新部署[J];w,
本文编号:1766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76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