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新闻犯罪的预防与抗制

发布时间:2018-05-24 11:09

  本文选题:新闻犯罪 + 抗制 ; 参考:《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摘要】:新闻犯罪是伴随信息社会的到来所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是由新闻工作者新闻法制观念的淡薄、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地位的错位、正确价值观念的沦丧三方面所致。新闻犯罪具有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及客观特征,打击并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必要途径是完善刑事立法、发挥刑法威慑作用并辅以法律、职业道德培训。
[Abstract]:The news crime is an inevitable social problem accompanying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ts emergence is caused by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news legal concept of journalists, the misposi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media and journalists and the loss of the correct values. The news crime h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subjective features, object features and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ttack of news crime.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such crimes is to perfect criminal legislation, give play to the deterrent effect of criminal law, and supplement law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training.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康诚;;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研究;2007年05期

2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3 苏彩霞;;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4 吴学斌;;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利子平;辛波;;斡旋受贿犯罪立法的反思与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杨保军;论新闻传播的公开原则[J];阴山学刊;2004年04期

7 刘莘,吕艳滨;政府信息公开研究[J];政法论坛;2003年02期

8 陈静超;隐私权的相关权利冲突[J];前沿;2004年05期

9 王军;对隐性采访及其法律应用性的思考[J];前沿;2005年01期

10 程啸,杨明宇;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冲突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祝兴平;柯进;;网络传播与公共舆论空间的构建与拓展[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2 李文竹;;法治视界中的媒体职业化浅议[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3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黄玉波;;传媒规制权的横向整合与纵向配置——文化体制改革“管办分离”之后的思考[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肖伟;;英国新闻自律体系的公众利益观[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李文明;;创新公众参与方式 搭建社会善治平台——略论媒体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汤恩婧;;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条件分析[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红;罪刑法定原则与近代中国刑法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董晓松;刑法中的事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拥军;性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利兆;保险诈骗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周国文;刑罚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凯石;刑法适用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杜澎;环境刑法的基本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筱倩;中国当代户籍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邱剑波;恢复性司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玉霞;共同过失犯罪共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吕峰;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公诉制度的借鉴[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陈小平;论刑事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6 王东晖;绑架罪司法实践若干问题探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胡华清;“严打”对案件量刑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8 朱明锁;共同犯罪加重处罚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王岭宜;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汪帆;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及限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郜金泰;赵双阁;;新闻犯罪的预防与抗制[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1928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28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