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杆管理缓解公安机关警力缺失压力
本文选题:公安机关 + 警力缺失 ; 参考:《厦门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 警力缺失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瓶颈,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在管理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警力缺失的压力。为了解决警力缺失,不少地方的公安机关都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在各地的实践中,如何通过向其它地方警察机构学习来改善自身警力缺失的问题成为普遍采取的方法之一。然而,借鉴与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工具来指导这种实践,这就需要依赖于标杆管理。本文结合公安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对警力缺失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尝试通过标杆管理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公安机关警力缺失的困境,归纳了警力缺失的类型,分析了警力缺失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了标杆管理的基本原理,对其概念、内涵、实施要求以及引入意义做了简单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以核算中心的成立和指挥中心“三台合一”的实践为例,浅析厦门市公安局近几年来在缓解警力缺失压力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 第四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厦门市公安局在运用标杆管理缓解警力缺失压力的具体建议。
[Abstract]:The lack of police force is a major bottleneck faced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all parts of our country bear the pressure of the lack of police force to varying degre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lack of police, many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re constantly exploring and trying. In practice, how to learn from other local police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ir own lack of police for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mmonly adopted method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ference and learning, which requir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guide this practice with scientific theoretical tools, which need to rely on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hortage of police force, and attempts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insufficient police force through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puts forward the dilemma of the police force deficiency in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the police force missing,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police force lack;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its concept, connotation,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 simple elaboration; The third part mainly tak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ounting center and the practice of "three stations in on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deficiency of Xiame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in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f police force shortage in recent years.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Xiamen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o us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police shortage.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天 ,李世祥;浅议对侦查活动监督的强化与规范化[J];政治与法律;1987年06期
2 程凤义;;公安机关在收缴赃款赃物时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2期
3 ;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7年26期
4 云山城;;论我国预审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5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公路联合检查站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1988年12期
6 关尔;;“四能”的新注脚[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4期
7 ;审理收容审查行政诉讼案件目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1993年04期
8 龚政文;;改革开放条件下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何红永;;破获冰毒案[J];中国刑事警察;1994年01期
10 韩云兴;贾先华;;是是非非话“收审”[J];中国刑事警察;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公安机关在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中的职责定位[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韩艾峰;葛双龙;;对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邓雁玲;;核查即录入——公安机关践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文成;张秋成;;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柳鸿鸣;;保护国际互联网的公共安全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刘春玲;;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法律问题简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春龙;;公安机关处置医疗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思考[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景亮;;创新六大机制 突破制约“瓶颈”[A];如何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论文选编[C];2007年
9 匡萃冶;刘君玲;;公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论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德福;;论社会灾难危机事件处置中的公安机关[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瑜;州公安机关启动信息化建设工作[N];博尔塔拉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翠清;助推首府构建和谐社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3 倪建军;西安严查土地违法案[N];检察日报;2007年
4 沈宫轩;典型引路 强力推进[N];人民公安报;2006年
5 吕东 张梦欣;领导减少事务性应酬[N];人民公安报;2006年
6 李聪骏 郭红元;山西 扎扎实实稳步推进[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覃剑;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应健全“五个机制”[N];人民公安报;2006年
8 郑秋 杜文娟;公安机关提醒勿轻信“高回报,零风险”理财项目[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高建光 赵荣君 罗骏;风正一帆悬[N];天津日报;2006年
10 房瑞 周明;技防网 筑牢超市安全防线[N];天津政法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进文;警察行政权的失范及其控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郭春甫;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社区警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永杰;从程序异化到事实异化:以冤案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7 祝悦;我国警察行政法制之基本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裴东波;法治脚步声中的中国警察权[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董振宇;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源清;论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之初查的法律定位及程序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2 乔燕芬;我国公安文职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胡励君;公安行政复议申请人权利保护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4 贾红群;关于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谱良;公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汤海挺;公安机关警察编制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王丽媛;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配合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施庆裕;上海市公安机关基层公务员绩效工资制度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景春;公安执法中行政与刑事的界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周亚明;“检察引导侦查”机制改革的理性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3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3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