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评析
本文选题:测谎 + 测谎结论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摘要】:在关于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的讨论中 ,对测谎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争论已久。从心理变化引起生理变化的角度看 ,测谎是有其科学根据的 ;现代测谎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多学科原理 ,测试的准确性是有保证的 ;测谎结论由于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 ,所以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Abstract]:In the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cientific nature, accuracy and whether the conclusion of lie detection can be used as evidence of litigation, which has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ysiological changes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changes, lie detection has its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 accuracy of testing is guaranteed by using high-tech means and multi-disciplinary principles. The conclusion of lie detection can not be used as evidence in litigation because it does not have the relevance of evidence, so it can 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final decision.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学院
【分类号】:D918.5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裴苍龄 魏虹;[N];光明日报;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品泽;姚劲华;;论侦查窃听对隐私权的影响及其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张品泽;;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志斌;;关于公诉权制约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马保卫;我国侦查模式的特点及其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汪良敏;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宋佳;张目强;;论我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的完善——兼评外国刑事侦查权控制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静;诱惑侦查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李佑标;律师介入审前辩护之保障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金龙哲;王红军;王石磊;;论自由心证原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瑞;;论律师辩护权对检察权的制约[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董亚平;;关于我国刑事诉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泽明;陈晓东;;宽严相济视野中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钱海舟;王宇航;;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越;;与充分公开有关的实验证据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9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晨雨;论侦查安全与律师权益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思思;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侦查中影响测谎结论准确性的因素[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泽涛;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J];法商研究;2003年06期
3 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4 易云飚;论测谎的原理、技术因素及其价值取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6期
5 张钦廷,黄富银;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之路[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6 陈兴乐;测谎:在破案中的应用[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殷涛;测谎常识和典型案例[J];人民公安;1999年05期
8 黄兰友;亲历美国测谎员的培养[J];人民公安;1999年11期
9 杜宇,殷涛;测谎议:大步走进刑侦领域[J];人民公安;1999年17期
10 牧耕;揭开测谎仪的神秘面纱[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志伟;;以汉语语句为刺激材料的ERP测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席洁;吕勇;;ERP——测谎的新途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贾渭泉;匡培根;李永昌;任淑梅;贾桂梅;;测谎模型与事件相关电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胡晓晴;傅根跃;朱玉文;杜亚男;叶小卉;;利用个人信息的新的P300测谎范式可行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崔茜;;P300和CNV在GKT的延时反应范式中测谎效果的分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丁晓攀;傅根跃;龚静楠;徐恒;;个人信息内化的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洁;;对说谎时人际距离变化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杜亚男;傅根跃;叶小卉;朱玉文;胡小晴;;GMT模式下测谎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远祥;;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付翠;;事件相关电位在刑事案件测谎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苍龄 魏虹;测谎的科学性到底有多少[N];光明日报;2002年
2 康景琳;测谎是心与心的较量[N];科学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道龙 周刚;测谎,脱缰的野马亟须套笼头[N];新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朝晖;测谎仪到底能不能辨别谎言?[N];科技日报;2005年
5 记者 郑晓春;利用书写方式测谎效果更好[N];科技日报;2009年
6 顾晓威 张胜;测谎仅参考 证据才定案[N];法制日报;2004年
7 泽民;测谎与个体心理差异[N];人民公安报;2000年
8 徐鹤喃;测谎与“五听”[N];法制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 本报通讯员 叶红;测谎人员巧设心理选题还原真相[N];法制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游春亮;测谎专家:宋山木强奸案需测谎[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邱志涛;明式家具的科学性与价值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汪继红;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峰;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技术和测谎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任晓霞;测谎期间被试生理变化与MMPI各分值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古豪莉;测谎结论证据属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阙立群;浅析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明洋;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坤;论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7 谢欣雨;测谎结论的证据法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周菁;测谎结论的法律价值评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卢佳音;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苏香;基于小波分析全息耳穴信号的测谎及心理旋转脑认知研究与ARM-CPU微系统应用实现[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4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98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