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重建胎儿面部形态应用于胎儿亲子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选题:三维超声成像 + 静态表面成像模式 ; 参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23期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应用于胎儿亲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态表面成像技术,对145例妊娠12 ~ 40周的胎儿进行面部体表结构和形态的重建,在操作成功后请胎儿父母对胎儿的面部特征与父母的相似性进行评价。结果112例面部器官正侧位完全清晰成像,同时显示眼部、鼻部、唇部,成像率77.24 %,孕21 ~ 32周为高成像率时机。三维超声显像充分表达了胎儿面部宏观形态和面部器官的细微特征,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显示出其父母的外表遗传特点。包括面部总体轮廓外观,如脸型,面部器官的分布形态;面部单个器官特点,如眼睛的大小、方向,眼凹的程度;鼻梁的挺直度、鼻根的凹陷或突起程度、鼻翼的宽度、鼻孔的开口形状、方向;嘴唇的形态、宽度比例、唇厚度等;立体层次感丰富,具有生机气息。结论三维超声技术通过表达胎儿面部外观特征,从而可以对胎儿的表象与其父母进行遗传学外观性状的比较,对当事者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为无创性胎儿亲子鉴定和性暴力的侦破线索提供了一定可信度的依据,值得深入量化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n fetal paternity test. Methods 145 fetuses of 12 ~ 40 weeks gestation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static surface imaging technique.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the fetal parents were asked to evalua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fetal facial features and their parents. Results 112 cases of facial organs were visualized clearly, and the eyes, nose, lip and the imaging rate were 77.24%. 21 ~ 32 weeks of gestation was the time of high imaging rat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can fully express the fine features of fetal facial macromorphology and facial organ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show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arents' appearance.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overall contour of the face, such as the shape of the fac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cial orga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organs of the face, such as the 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eye, the degree of concave eye, the straightness of the nose beam,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or protuberance of the root of the nose, and the width of the nasal wing, Nostril opening shape, direction; lip shape, width ratio, lip thickness, etc. 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can express the features of fetal facial appearance, so as to compare the fetal appearance with its parents' genetic appearance, and it has a strong deterrent effect on those involved. It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noninvasive fetal paternity test and sexual violence,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quantitative stud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基金资助(No. 2002AA301C49) 同济医院院青年基金资助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霍振义,刘雅诚,唐晖,杨剑,高俊薇,张庆霞,贾淑琴;2718例亲子鉴定结果的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2 许建平,乔福元,蔡敏,徐辉雄,周玉清,张青萍;三维超声静态表面成像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3 徐辉雄!430030武汉现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广州510080,张青萍!430030武汉,肖先桃!430030武汉,乐桂蓉!430030武汉,周玉清!430030武汉,闻良珍!430030武汉,许建平!430030武汉;三维超声成像的伪像类型及其成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志辉,吴国光,程良红,魏天莉,苏宇清,郝桂琴;13个STR基因座在亲子鉴定案例中的基因突变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2 聂同钢,匡金枝,朱巍,徐晓宁,刘孟男;天津地区汉族群体4个STR基因座频率调查[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3 江斌,郭景元,刘超,梁赏猷;扩增X-Y同源Amelogenin基因内含子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4 李秋阳,丰伟军,杨庆恩,朱传红,黄代新,余纯应;常用STR基因座突变的观察与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5 孙耀东,陈月勇,任宏;1例亲子鉴定案中基因突变的解释[J];法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周晓冬,宋国祥;三维超声在眼科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1期
7 刘琼珊;黄以兰;车敏;郑云忠;林敏;;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突变观察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7期
8 许建平,乔福元,蔡敏,闻良珍,李开艳,张青萍;三维超声对胎儿躯干骨骼系统解剖结构的检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年05期
9 黄丽萍,田焕,解丽梅,唐少珊,蔡爱露,刘守君;三维超声成像对胆囊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年06期
10 霍振义,唐晖,刘雅诚;亲子鉴定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玲;子宫内膜癌的三维超声诊断与血管形成及其显像方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颖;自由臂静态三维超声和容积探头三维超声成像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畅守鹏;山西汉族人群DYS460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3 宋志勇;HIFU治疗系统中B超图像的雾状伪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舒灿;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前后眼压及眼轴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飞翔;经皮电刺激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后nNOS表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宏钰,伍新尧,曾艳红,邢浩伟,侯婧,陈国恩;PowerPlex~(TM) 16体系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评估[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2 徐辉雄!430030武汉市,张青萍!430030武汉市,肖先桃!430030武汉市,周玉清!430030武汉市,许建平!430030武汉市,蔡敏!430030武汉市;中晚期妊娠胎儿体表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3 徐辉雄!430030武汉,张青萍!430030武汉,乐桂蓉!430030武汉,周玉清!430030武汉,蔡敏!430030武汉,张萍!430030武汉;三维超声成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年06期
4 徐辉雄!430030武汉,张青萍!430030武汉,肖先桃!430030武汉,蔡敏!430030武汉,张萍!430030武汉,周玉清!430030武汉,贡雪灏!430030武汉;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脊柱和胸廓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05期
5 张青萍,周玉清,乐桂蓉,汪元芳,丛淑珍,黎春蕾,高淑英;静态结构三维超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荣芝,杨庆恩,余纯应,梅q,陈慧;羊水亲子鉴定及其社会问题思考——附28例羊水亲子鉴定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年01期
2 江欣;;胎儿亲子鉴定:知情权VS生命权[J];城色;2009年04期
3 黄如欣,周娟娟,游攀,洪素云;三种亲子鉴定检测方法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年04期
4 小宋;;“滴血认亲”=“亲子鉴定”?[J];现代保健;2008年06期
5 高月英;郑巧;;亲子鉴定,鉴定出深深父爱[J];法律与生活;2009年15期
6 ;DNA亲子鉴定知识[J];科学大观园;2010年01期
7 伍新尧;李建金;伍祥林;吕德坚;;关于在我国制定亲子鉴定的有关规则的倡议[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年S1期
8 新颖;;什么是亲子鉴定[J];中国工会财会;2008年01期
9 梁晓华,于卫建,胡荣花;PCR-STR16位点试剂盒在父子二联体亲子鉴定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2期
10 周益;;亲子鉴定背后的女法医[J];新闻天地(上半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涤;;早孕期活检绒毛亲子鉴定的研究现状[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2 吕时铭;朱宇宁;;亲子鉴定介绍[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焦章平;唐晖;刘雅诚;;应用STR银染及荧光方法对100例亲子鉴定案件的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杨荣芝;杨庆恩;余纯应;陈慧;;610例亲子鉴定回顾性分析——探讨亲子鉴定与家庭社会问题的微妙关系[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梅善宗;朱承美;;亲子鉴定中STR分型亲权指数的简便计算法[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鲁涤;常林;;从亲子鉴定的问题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程大霖;严品华;柳燕;陈捷;;亲子鉴定中的连锁与重组[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鲁涤;;北方汉族D3S1754、D18S535基因座多态性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李莉;程大霖;柳燕;何根兰;林源;阙庭志;严品华;赵珍敏;;对Cofiler试剂盒在法医学亲子鉴定中应用价值的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梅玉兰;;我国亲子鉴定DNA技术现状及展望[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从武;民间亲子鉴定亟待法律规制[N];法制日报;2009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整理;11年“鉴”证多少人生悲欢[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王成梅 张爱萍;亲子鉴定能否强制进行,亲子关系能否事实推定[N];检察日报;2010年
4 张艳;亲子鉴定启动程序浅谈[N];江苏经济报;2011年
5 金慰鄂;DNA 亲子鉴定[N];中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陈穗岚;血浓于水还是情比金坚[N];东莞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袁立新;亲子鉴定应加快规范化[N];广东科技报;2000年
8 曾念长;亲子鉴定:疯狂的身体和失控的技术[N];东方早报;2007年
9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鲁涤;DNA亲子鉴定的价值选择[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武汉 金慰鄂;DNA亲子鉴定[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静;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娄春光;44个SNPs位点复合分型体系的构建及其法医学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鑫;论我国亲子鉴定法律适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惠亮;法律视角下的亲子鉴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达;DNA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参数计算软件的开发[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焦义祖;D15S128位点的STR多态性与差异甲基化联合进行亲子鉴定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琳琳;辽宁地区汉族人群MICB基因437817、445861/446216 SNP位点遗传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高岩松;GRIN2A基因2个SNP位点遗传多态性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黄健;五个mini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其在法医学上的应用[D];南华大学;2008年
8 赵金玲;辽宁地区汉族人群TAP2基因4个SNPs位点遗传分布及法医学意义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车莎;Y染色体STR基因座DYS521在山西汉族人群中遗传多态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杨思仪;Y-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3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4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