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建议中、小学课本中增加道德根文化经典诵读课程

发布时间:2016-12-04 18:08

  本文关键词: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全国各中、小学校课本中增加具有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特色的《老子-德道经》《周易》等经典诵读课程的建议

 

 

全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全体委员和代表们!大家好!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道德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民族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国学经典,要想培养孩子成为栋梁之材,没有一套经得起实践检验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方法就无法担此重任。

 

在此建议向各位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德们提出个人的建议,在全国各中、小学校课本中增加具有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特色《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等经典诵读课程的建议。现在的教科书虽然有一部分内容,但在方法上和经典选取上还需要加强。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大家共同努力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出了在全国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决定。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六部委倡导:让中华经典教育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让经典浸润心灵,让经典伴随人生。2010年6月21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o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经典诵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决定》指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之一是"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为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国家也把目光投向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家庭、进校园、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为一个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中华儿女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中;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人才,离不开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的普及要从孩子抓起,国学经典课程科学化规范化的主体是家庭和学校,有能力的父母要主动担当国学经典教育的重任。学经典就好比是"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众多的试验成果证实,诵读经典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听诵和跟诵等方式,借助声波、语言、文字的传导,将道德能量和智慧信息镶嵌在诵读者的心灵和大脑中,用经典中汉字信息的能量,激活沉睡的脑细胞,提高灵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开启慧智的头脑,培育圣贤的心灵。"因为中国语言文字,是符合人体生理和大脑结构特点的能量载体,这些已经被日本、俄国科学家水实验和脑科学等最新的科研成果证实(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有详细说明)。经典是洗心池,是加油站,是智慧的宝瓶,是人们的良师益友。

 

2006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放了《论语》、《庄子》、《道德经》(其实应该更名为《德道经》,中央电视台也做了说明)、《三字经》、《周易》、《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等经典著作;传统道德文化走进了中央党校和大中小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和煦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和东南亚各国,在整个西方世界也悄然兴起。经典诵读培养人才的科学性和难以估量的人文功用,正在被广大民众认知和接受。各类传统道德经典读物纷纷面世,各种诵读方法大量涌现,使人目不暇接,难以取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的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的智慧,结合中国古老的生命科学理论,提出了"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该理念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前瞻性,在多年的推广中成效显著。如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家庭、社区到监狱都在应用,学生、家长、开展诵读经典的学校对此非常青睐。无数人由质疑、猜测、不屑一顾到关注、探讨以至悄然加入诵读者的队伍,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实效性、科学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叹和震惊。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坚持诵读道德根文化的、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反躬自省,自我管理,做个有道德的人,以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德慧智经典诵读能使孩子慧智双运,德才兼备,良性发展,成为大器。

 

《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等经典文化,正是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有智慧、有文化、大智大慧的学者和人才,曾为中华文明做出过很大贡献。并不象不明真相人所说的那样是迷信,她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物质享受极为丰富,而人们的精神却极度空虚,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值得我们重视。青年、少年是希望、是未来、是国家的栋梁,而在现实中我们青少年犯罪率是比较高的,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我们的国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精神文化生活却有待加强。

 

我们在欣喜之余,与两会委员和代表们一起探讨我国青少年的话题,为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国家的繁榮昌盛;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一份报告分析中讲道:"全国刑事犯罪情况日趋严重"我国建国以来,刑事犯罪出现了五次高峰期、、、、、、新纪元伊始,犯罪再次攀升,目前正在形成第六次犯罪高峰。"详细情况请大家查阅《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一文中,从01年到现在的二十年间,发案率提高了四倍。这不值的深思吗?所以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罢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记得2010年10月,我一位朋友,参加了在曲阜召开的中华诵会议,在大会最后半天的自由发言交流时,有一位教育局的局长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搞国学诵读的爱好者,都有爱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目前我们学校里的很多老师没有了爱心,很多医院的医生没有了爱心。老师没有爱心我们的学生怎么培养得好。他发言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再看看当今的孩子:缺乏基本礼仪,喜欢谴责别人,平时批评不得;孩子凡事喜欢抱怨;喜欢对抗;逆反严重;缺乏善良心;不辨是非;自卑;嫉妒、敏感、怕受伤;不上进;不努力;自私;不懂父母的苦心;遇事退缩、逃避;懒惰和依赖;撒谎、骗人;冷漠;攻击他人;有暴力行为;意志不坚强;惧怕困难等等。独生子女带一个独生子女,孩子的妈妈本身也没有受过道德文化的教育,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学校的老师很多人钻到钱眼里,拿着国家发给他们的高额工资,还要挣课外补课费。无形中给家长们增加了经济负担。难道国家安排的课程真的不能在正常教学日程中完成?

 

社会上很多的爱心人士,仁人志士、一些道德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推广者,凭着一颗爱心,在社会上传播道德经典文化却艰难重重,收效甚微。

 

而当今世界各民族的先圣们,无不是从这些精华文化、经典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而取得成功的。

 

中国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他们的思想中充满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能量和智慧的营养,能够跨越民族疆域的边界,被整个世界所共享。

 

根据人民日报2007年4月29日报道:"据悉,《道德经》问世以来,历代文献所著录的注本约有2000种;《道德经》的外文译本近500种,涉及30多个语种,是被翻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tid=9779

 

托尔斯泰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德道经》)。"

 

德国哲人尼采称赞老子《老子·德道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说:"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的灵感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输入有直接关系。"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 称《周易》为"万有概念宝库。"

 

莱布尼茨是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德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

 

他受伏羲八卦图的启发提出了二进制思想,被称为现代计算机数学之父。并根据黄老阴阳学说开创了德国古典思辩哲学,也就是辩证法的雏形。

 

莱布尼茨还惊叹:"中国人,了不起!"

 

爱迪生在临逝世时,为了怕别人误解他的话而陷入苦学的陷阱,通过自己一生的科学发现的经验,又强调说:"如果没有1%的灵感,即使有了99%的汗水也无济于事。"

 

爱因斯坦说:科学创造力并不来源逻辑推理,而是来源于灵感和直觉。而灵感和直觉仅是慧识的一种透发。

 

从以上西方著名哲人和科学家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自己由于百年以来全盘西化浪潮的淹渍,已经并不具备类似于西方人一样的敏锐目光,守着家底却完全不识家有珍宝,反而一概视为糟粕,欲扫地出门而后快。但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灵根,却是难以砍伐刨根的参天大树。《老子·德道经》、《周易》、孔学都是中华民族的绝学,是最富含精神营养的经典,是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中的必选教材。

 

早在1987年法国科学家杰克·班伯尼曾做了一个实验,证明水是有记忆的。最近,俄罗斯社科院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以高速的摄影技术观察水的结晶,得到了惊人的发现。见视频:《上善之水》。

 

世界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特别是道德根文化,是世界上各民族文化之中层次最高、包容范围最广泛、直抵宇宙起源的一个根文化。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卓著,是承传民族文化的法宝。

 

中国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

 

知识与技能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修养与品格才能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道德;中华文化的根---道德;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道德;我们生命健康的本质是道德;道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她,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呼唤她。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黄帝四经修治的法道文化;应用于老子五千言论的德道文化;细化于孔子的原义儒学(四书五经"仁义礼"全民教育)文化。

 

我们现在虽然在教材中有了一些国学经典文化的内容,但还达不到老子所说的"上善治水"的效果,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对孩子们的心灵净化,只有把这些经典按照诵读的要求方法去做,才能发挥诵读经典的作用。

 

比如,每天早上诵读课和晚自习时诵读课,各调整安排20分钟的时间,由老师专门带领诵读,同学们则要用恭诚礼敬之心去诵读,心记口念,舌头、口、眼同时动起来效果会更好。因为通过实践诵读老子的经典就有培养孩子的道德心灵,提高道德人文素质品格和生命质量,开启智慧头脑,有培养孩子的正觉正念,善心善行等作用。如能恒德持行之,三个月至半年后就会有效应,一定会培养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

 

2009年1月8日,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亲自挂帅,担任《规划纲要》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国务委员刘延东任副组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强调这是本届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

 

为此,特向两会代表提出建议,把以《老子·德道经》《易经》《大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全民道德文化、经典诵读学习,与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传道德融为一体,以和谐国家,造福子孙。同时,要加大全社会参与推广道德根文化的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道德根文化研究与推广步伐。以提高全民道德人文素质,把雷锋精神,和五讲四美自然融合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行为之中。

 

我们的党是中华传统文化忠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文化的本质是道德文化。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

 

让我们共同在中华道德根文化的滋养下,把民族国家建设得更加繁榮富强,兴旺发达。让道德的阳光照遍祖国,照遍天下!

 

 

   

?_a=show&did=46854

 

 ?uID=8656532

 

 

    

建议中、小学课本中增加道德根文化经典诵读课程


  本文关键词: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4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