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命案防范

发布时间:2018-06-22 10:30

  本文选题:命案防范 + 刑事侦查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摘要】:最近几年,命案侦破总体工作水平已经达到了峰值或者已经接近峰值,多数地区侦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已经接近极值,侦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已经调动至接近最大状态,因此,在破案率方面主要的工作目标重点应放在巩固和保持上,破案率继续上扬的空间不是很大,只能逐步地缓慢提升,不能奢求短期内其在目前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水平状态上继续大幅攀升。与命案侦破工作相比,作为命案治理对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命案防范工作在下一个阶段,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其工作成效将对命案破案率的进一步攀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发掘其潜力,推动命案治理效果再创新的佳绩。命案防范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包括:救治性预防、疏导性预防、被害人预防、时空性预防、工具性预防、针对特定犯罪主体的预防、阻断性预防、震慑性预防等。命案侦破与命案防范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是对命案治理对策的有机整合和积极优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work level of homicide detection has reached a peak or close to a peak.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 most areas of investigation has approached the extreme value, and investigators' enthusiasm for work has been reache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nitiative have been mobilized to a near maximum, so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work in the area of detection rates should be to consolidate and maintain them. There is not much room for a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detection, but only a gradual and slow increase. It cannot be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rise sharply in the short term at the current high level. Compared with homicide detection, homicide prevention,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homicide management, has a lar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next stag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work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homicide detection rate. Therefore, we should fully explore its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homicide case governance effect to create new achievements. The main ways and measures of homicide prevention include rescue prevention, persuasive prevention, victim prevention, space-time prevention, instrumental prevention, prevention against specific subject of crime, blocking prevention, deterrent prevention and so on. The combination of homicide detection and homicide prevention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active optimization of homicid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6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郝宏奎;;论并案侦查条件的科学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娟;;从侦查认识论的角度解读“命案必破”[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劲荣;侦查阶段程序性违法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俐,郭颖;欧洲金融刑事侦查的战略和战术[J];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02期

2 丁金城;刑事侦查中的假说体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文;;DNA鉴定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04期

4 王秋峰;;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4期

5 刘汉民;;论回溯推理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运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6 姚丙育;;系列性案件产生及增多的原因剖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7 张恩绪,孙大爽;刑事侦查应用逻辑中的两个问题[J];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成兵;浅论生物物证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利用[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肖兴国;精确打击理论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刘枚;从均广;;浅谈催眠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汉民;;论灵感思维与刑事侦查[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2 杜雄柏;朱银花;;回溯推理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倪北海;;努力探索建立完善的刑事侦查逻辑学理论体系[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熠;;对犯罪嫌疑人谎言识别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汉民;;论复杂问语在刑事侦查问话中使用的合理性与条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侠;;刑事现场潜在痕迹显现技术大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刘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适用的必要性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范晓杰;黄记华;;神经转换较慢犬在鉴别训练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倪北海;;浅谈逻辑范畴在刑案认识中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秋香;;构建完善电子数据证据技术体系的构想[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辉;吉林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挂牌[N];人民公安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超杰 曾咏发;四大“秘招”办“铁案”[N];边防警察报;2008年

3 张吉文邋陈秀云;谋求发展 整合机构[N];甘肃法制报;2008年

4 记者 张武;打防并举 命案必破[N];渭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保军 通讯员 杜舟 石济铭;剃须刀“刮出”嫌疑人 空瓶口“揪出”盗窃者[N];人民公安报;2010年

6 陈华阳;4000万打造刑侦尖兵[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贺永才 解德志;白泉警察署警务联勤效果好[N];北方法制报;2005年

8 毛立新;“零口供”对刑事侦查的影响与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3年

9 记者 国华 通讯员 马延;侦破大要案件的“龙头军”[N];西部法制报;2005年

10 杨素宏邋申化军;广安加强刑侦队伍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腾海勇;河南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2 尚云杰;刑事侦查中DNA技术应用的意义和反思[D];山西大学;2012年

3 高淑君;刑事侦查的经济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于明;刑事侦查成本与收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承华;刑事侦查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1年

6 李润松;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蒋家祥;刑事侦查启动程序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雷春;电子信息在刑事侦查中应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吴孝华;论构建我国现代刑事侦查讯问制度[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张申;刑事侦查中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应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2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52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