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电子证据的获取及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2 22:29

  本文选题:电子证据 + 数据挖掘 ; 参考:《计算机科学》2004年06期


【摘要】: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逐渐成为新的诉讼证据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法学、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发现与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电子证据并保证其可靠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基于数据挖掘、入侵检测和入侵容忍技术的电子证据的高效获取技术,基于加密和网络公证技术的电子证据的可靠保全技术以及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电子证据的智能分析技术等。设计了一个智能取证系统Intelligent-Forensic System(IFS),以解决电子证据的获取、传输、保存、分析、使用和可靠性保证问题。
[Abstract]:Electronic evidence as a new form of evidence,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new litigation evid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search method which combines law, cryptograph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obtain electronic evidence and ensure its reliability, including based on data mining.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intrusion tolerance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efficient acquisition technology, encryption and network notar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onic evidence reliabl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onic evidence intelligent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so on. An intelligent forensics system, Intelligent Forensic system (IFS),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obtaining, transmitting, saving, analyzing, using and ensuring the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2003AA414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173051)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奖励计划资助
【分类号】:D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栋;;浅谈计算机取证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2 徐腾;;探析电子证据在计算机犯罪中的取证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年04期

3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J];信息网络安全;2011年09期

4 龙毅宏;罗盛;唐志红;刘旭;;通用电子记录存储与取证系统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8期

5 罗欣;;“假淘宝诈骗案”现五大司法难题 网络犯罪管辖棘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6 林静;饶明党;;网络犯罪司法处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7 崔洁;肖水金;朱琳;;网络诈骗案遭遇法律难题[J];政府法制;2011年19期

8 齐战胜;高峰;腾达;;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取证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年09期

9 操宏均;胡西泽;;证券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2期

10 郑志浩;;手机图像的证据属性及使用[J];警察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战胜;高峰;腾达;;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取证中的应用研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吉平;;论计算机取证[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志勇;;计算机取证综述[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欣;段云所;陈钟;;电子证据鉴定技术框架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自宇;;金融危机环境下网络赌博的危害、侦查与防控[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8 马克伟;;电子证据收集若干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荔;;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机制探索[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吴翔;;浅谈电子数据检验技术在破获“1.27”特大计算机制贩假票案中的体会[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省厦门市工商局 焦勇;如何提取涉网案件中的电子证据[N];中国工商报;2009年

2 赵福源;如何有效获取电子证据[N];检察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立;电子证据检验锁定被告人真实年龄[N];检察日报;2009年

4 郑超;浅谈电子证据收集[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晓涛;透视电子证据[N];网络世界;2007年

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运维处 韩海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陈永峰;打击网络色情须重视电子证据[N];人民公安报;2004年

8 中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小组邋HTCIA高科技犯罪调查协会亚太区分会 Sprite Guo;电子证据及计算机取证技术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胡英;电子证据经司法鉴定才能还原真相[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裴智勇邋王文超;网络扫黄遭遇三大难题[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琳;自适应动态网络取证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龙;计算机取证的安全性及取证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博超;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霖;贝叶斯网络在刑事审讯辅助决策支持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润松;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张腾;支持多种介质的电子取证方法与平台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勇;论网络赌博犯罪及其防控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谢志涛;网络犯罪及其防范[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欧舸;物证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淇;网络淫秽色情犯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张旭娟;城市公安刑事案件的关联分析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雷启军;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模式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54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54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