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犯罪防控社区化初探
本文选题:犯罪 + 防控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摘要】:犯罪防控社区化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 ,以一定范围的城市基层社区为操作单元 ,动员社区各种力量 ,整合社区各种资源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控制犯罪现象 ,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活动过程。它具有组织管理属地化、防控主体社会化、防控资源一体化、防控手段多元化、防控活动全程化等特征。它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化 ,也是对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借鉴。推进中国城市犯罪防控社区化工程要以基层法定社区为操作单元 ,要加快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要积极发展社区化的防控力量和防控措施。
[Abstract]: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unity mean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using a certain range of urba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as the operating unit, mobilizing all kinds of community forces and integrating all kinds of community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crime,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in urban activiti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oc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ocialization of main bod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ources, diversification of mea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plete proc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vities, etc. I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It i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idea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munity project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grass-roots legal community as the operating unit,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unity policing strategy, and actively develop the community forc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分类号】:D91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伟;社区:21世纪中国城市犯罪预防的基地[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2期
2 王均平;社区治安群论[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焱;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转型与构建[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郑谊英;大学生犯罪心理透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雍自元;;试论女性犯罪的原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孙振荣;社会转型对女性犯罪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5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周洪波;沉默权问题:超越两种理路之新说[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古立峰;刑事诉讼中的刑事政策:以社会理论为基础的分析理路(一个导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王均平;我国社区犯罪防控模式的反思及重构[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9 刘应君,秦国文;从控制理论看转型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2期
10 王焱;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构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洪波;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汤圆圆;论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丁中群;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保护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7年
4 黄薇;关于被害预防若干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顾海峰;当前打击毒品犯罪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静;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敬轩;系列杀人犯犯罪心理分析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媛媛;盗窃机动车案件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峰;试论我国抢劫罪的既遂标准[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傅剑;制度缺失与行为越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其高;论犯罪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防控[J];公安研究;1996年02期
2 宋践;论当代犯罪防控体系的理论设计[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周振想,林维;犯罪学基本理论的新透视──评《中国犯罪学论纲》[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李锡海;读《中国犯罪学论纲》[J];法学论坛;1997年01期
5 刘延寿;21世纪犯罪防控的哲学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6 李晓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犯罪防控方略[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7 刘生荣,丁泽芸;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政法学刊;1998年04期
8 陈利;观点·交锋话题·问题清单──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98海口年会综述[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9 王均平;知识经济时代的犯罪趋势预测及防控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贾志民;犯罪防控与长远警务目标[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家胜;构建和谐社会 重视犯罪防控[N];大理日报(汉);2005年
2 高雪松 本报记者 李松 见习记者 范玲莉;关注“外来人员第二代”犯罪[N];法制日报;2006年
3 闫冬妮;对加强经侦协作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记者 张振中;我省向金融诈骗犯罪发起攻势[N];北方法制报;2007年
5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 韩卫东邋于新录;流动人口犯罪宏观防控三项对策[N];检察日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蒋熙辉;西方刑事政策主要流派及其评价[N];检察日报;2008年
7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钟颖;英国青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N];今日信息报;2008年
8 王文生;立足新起点 顺应新发展 为辽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制服务[N];辽源日报;2008年
9 何晓燕邋通讯员 安天忠;查办职务犯罪 促进廉政建设[N];甘肃法制报;2008年
10 太剑邋张弓;论检察机关在港口城市法治建设中的作用[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聂颖;非犯罪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赖秋蓉;基层经济型职务犯罪防控论[D];四川大学;2005年
3 巩超;犯罪人的生成机制与防控对策的社会学探析[D];福州大学;2006年
4 杨芳;论犯罪的间接故意[D];山东大学;2005年
5 孟红云;社区矫正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江传宝;转型社会的秩序变动与犯罪变化[D];安徽大学;2006年
7 蒋君;我国恢复性司法研究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1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6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