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户籍屏障理论正负社会效应及其调控
本文选题:正负效应 + 反水流规律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摘要】:户籍制度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其它制度不可取代的屏障功能。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轨迹显示,户籍屏障理论能对社会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效应。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受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二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二元户籍制度屏障功能的正面效应正在不断弱化,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和功能调整。
[Abstract]: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an irreplaceable barrier function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Chines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arrier can produce two different effects on societ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y are always in a dynamic state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du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weakening constantly,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system reform and the function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D63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爱国;浅谈姓名权的法律保护[J];公安研究;2004年05期
2 朱其良;迁徙自由的社会学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2年Z3期
3 刘振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刍议[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李树茁;张烨霞;刘红升;刘莹娟;;中国儿童的出生登记: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筱倩;中国当代户籍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谢进如;南京国民政府门牌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周艳星;1925~1926年广州市户口调查述论[D];暨南大学;2007年
4 刘东灵;中国农民工权益缺失与法律保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杨凯;社会流动与法律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赖静;农民工权益的行政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吴宇;浅论中国城市化、人口流迁与户籍制度改革[D];四川大学;2003年
8 韩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祖麒;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政策调适——以户籍政策为例[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贾海波;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翔;汪发元;陈德中;;琼瑶小说模式对青年的正负效应[J];青年研究;1987年04期
2 沈大德;论当代政治文化中的两种困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9年06期
3 李章华;;商品经济给军营青年带来的正负效应[J];青年探索;1989年01期
4 陈唐盛;;生产经营对军事训练的正负效应——访南京军区某师师长姜福安[J];军事经济研究;1989年12期
5 钟新;;股份制讨论的新动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03期
6 陈永华;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J];江南论坛;1993年S2期
7 余建华;民族主义:当今国际风云中的热点——“当前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的上升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概述[J];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8 江志明;;新时期党员教育管见[J];湖北社会科学;1993年11期
9 钟宝云;蔡品;;论时代特点与党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风建设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10 李校利;关于实践负效应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J];理论前沿;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佳;孙跃;张立;;电力电子电磁环境与人体健康[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议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晶宜;高旺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3 秦勇;傅雪海;;煤储层渗透率评价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研究[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4 王瞻宁;刘虹弦;;“信息图解化”现象及其正负效应透析——兼论“读图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感[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朱艳平;;略论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正负效应及其完善措施[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卢建华;吴建国;王洁;梁红;江胜强;张玲;;论医学科技现代化与医务道德建设[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7 胡晓兵;陈凡;;现代农业技术异化探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毛牧然;陈凡;;技术异化析解[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叶武威;王俊娟;樊保香;吕有军;;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水平的陆地棉有丝分裂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春鹏;王恬;刘文斌;;喹乙醇对草鱼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部细胞的毒理研究[A];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唐龄;外部效应再探[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2 李澄波;我国家电业的发展与挑战[N];信息时报;2000年
3 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孙雷;略论高技术的负效应[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杜海泓;利用外资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1年
5 赵加积;从两则广告谈品牌性格传播[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6 臧跃茹;外资并购国企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2年
7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博士生导师 何建民 教授;上海世博会效应分析与华东旅游发展新概念及新战略[N];华东旅游报;2003年
8 何建民;精彩世博的多重效应[N];解放日报;2003年
9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析[N];文汇报;2003年
10 冀文海;外商投资亦邪亦正[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晖;我国的居民储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邹向俊;中国利用外资与民族工业的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达农;企业兼并实务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4 朱芳;金融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5 廖朝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顾绍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D];郑州大学;2003年
7 许丹;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及选择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程韶蓬;论公司相互持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宋玲玲;标准对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正负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黄迪;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