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形态研究
本文选题:犯罪形态 + 犯罪目的 ; 参考:《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摘要】: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形态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理论上莫衷一是、实践中五花八门的状态。形态关乎量刑,形态标准关系着刑法正义价值的实现。学术对话需要共同的语境和学术方法。在毒品犯罪形态的分析上,这种共同的语境和方法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是汉语言的标准;第二是刑法总则与分则的规定;第三是应用法学或注释法学必须采用的形式逻辑分析。刑法没有将牟利作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目的,那么,判断这些犯罪的得逞与否,就不应以是否达到牟利目的为标准。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判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标准。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s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ation and drug manufacturing is still in a state of divers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orm is related to sentencing, and the standard of form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criminal justice. Academic dialogue requires a common context and academic approach. I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 of drug crime, this common context and method exists objectively, the first is the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second is the stipulation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third is the formal logic analysis which must be adopted by the applied jurisprudence or the annotated jurisprudence. The criminal law does not regard profit-making as the criminal purpose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ing and manufacturing drugs, so judging the success of these crimes should not be based on whether or no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fit-making.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tandards of accomplished and attempted crime of smuggling, trafficking, transportation and manufacture of drug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航;对新一轮“犯罪既未遂区分标准之争”的梳理与研析[J];河北法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晶,赵静;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许石慧;;试论监管型政府的法治构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王国春;论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泽之;张普;;关于字母词语的几点思考[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曾赛红;;我国城镇中年中低收入家庭理财策略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段晓平;;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与学理根据[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周林彬;WTO规则的法律经济分析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s
本文编号:2090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9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