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类型学研究
本文选题:犯罪类型学 + 犯罪分类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摘要】:类型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犯罪类型学研究必须坚持类型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其基本步骤有三项,即确立分类标准,建立"理想类型";以"理想类型"为参照,将具体犯罪现象予以归类;在诸类型间进行比较,考察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犯罪类型化三层次理论,构建出我国犯罪现象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模型。
[Abstract]:Typ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a new analytical tool to study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The study of crime typology must adhere to the basic paradigm of typology research, which has three basic steps: establishing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establishing "ideal type", classifying specific crime phenomenon by reference to "ideal type"; Compare the types 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s. On this basis, the basic model of crime phenomenon typology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ree levels of crime typology.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犯罪人分类研究》(项目编号:05YB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乃胜;;论类型学研究范式在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运用[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2 余松龄,文姬;控制论在犯罪人分类中的应用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雷洪,郑丹丹;社会问题的分类研究及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2 黄春燕,于海楠;论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杨奎臣,章辉美;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锡海;;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J];东方论坛;2005年06期
5 刘朝阳;;人身危险性研究的历史脉络[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吴宗宪;论犯罪性[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7 王志强;社会发展中重新犯罪的实证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5期
8 彭磊;青少年性犯罪的罪前情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2期
9 严然;论手机短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5期
10 孙昌军,凌辉;犯罪人分类标准新探——以犯罪人格为视角[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崔胜实;过失渎职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杜雪晶;中国非刑罚化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D];北京大学;2002年
8 李强;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D];吉林大学;2006年
9 单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龙环;秘密侦查中的取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何少薇;罪犯自我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宁平平;下岗失业人员犯罪现象探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杨涛;滨城区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D];天津大学;2004年
6 姚桂华;论毒品违法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关联性[D];湘潭大学;2004年
7 田健夫;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王海涛;试论对犯罪的情境预防——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D];北京大学;2005年
9 詹水清;论人身危险性[D];湘潭大学;2005年
10 虞浔;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公丕祥;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2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3 陈建明,张仲义;信息系统分类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4 袁华音;社会问题论纲[J];社会学研究;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v,
本文编号:2099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09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