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及防范

发布时间:2018-07-16 11:10
【摘要】:大学生犯罪受多种心理因素影响,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参与的集体协作过程。本文针对大学生犯罪心理诱因分析与防范教育展开讨论,认真分析了各类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教育举措,旨在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效力,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crim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many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prevention of it is a collective cooperation process which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so on.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婷;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2 张金明;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宋斌,陈友银;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芳;关于外语教学中心理规律运用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陈灿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及档案建立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何良光;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培养[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何良光;高校班主任工作新走向[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李伟;社区:21世纪中国城市犯罪预防的基地[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3年02期

9 王鹏;谈我国社会治安与情境预防[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汪雪莲,张艺玲,许能锋;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洪伟;证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5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蓉;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海立;当代中国婚恋问题分析与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邓光平;重庆高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受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海燕;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D];郑州大学;2003年

6 秦高亭;高校贫困生受助后的负性情感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7 陈晓雷;论我国公民的法律心理及其完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8 赵立涛;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9 翁连金;论防治职务犯罪的制度建设与完善[D];福州大学;2004年

10 卢春莉;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印大;廖梦园;;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2 刘洁丽;;由大学生犯罪行为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3 张鑫;;职务犯罪成因的深层次剖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安;;从交通肇事到故意杀人转化的心理历程分析——大学生药家鑫杀人犯罪心理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5 刘猜;;犯罪心理测试对象状态分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胡静;张楠;;特殊犯罪群体的犯罪分析与预防——以“未婚妈妈”杀婴案为视角[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胡静;张楠;;特殊犯罪群体的犯罪分析与预防——以“未婚妈妈”杀婴案为视角[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攀锋;武伯欣;;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攀锋;武伯欣;;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机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陆威;;“贪腐瘾君子”的六种犯罪心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国j;;市场经济与犯罪心理[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靳跃;毛书贵;;司法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之比较[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吴志刚;;论犯罪心理结构[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4 何为民;;论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及其操作体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才世辉;张凤芝;钱丽宏;权英丽;;少年犯罪心理与家庭环境因果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平;;关于女青年齐××犯罪心理追踪研究——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初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7 杨燮蛟;朱泓洁;;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刘玉霞;张威岩;;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占虎;;关注犯罪心理[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巍;周宗奎;郑文清;曾彦雅;;犯罪心理形成机制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孟娟;探究留守青少年犯罪心理[N];自贡日报;2008年

2 记者 欧阳敏;留守青少年为何产生犯罪心理[N];自贡日报;2008年

3 山东警察学院治安系 王超 刘浩 秦超;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N];中国贸易报;2008年

4 何春生;犯罪心理的经济因素[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李宏;劫匪庞茂升犯罪心理突变[N];北京日报;2006年

6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安玲;犯罪心理画像可给侦查提供方向[N];人民公安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郑晔;“五种人”将回社区改造[N];宝鸡日报;2010年

8 王天觉;该公布“成本”的不仅仅是打架[N];保定日报;2007年

9 邬咏霞 张文清;伊旗社区矫正办“四个结合”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力度[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10 沈颖;为犯罪心理画像[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莉;论异常心理向犯罪心理转化的控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胡婷婷;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D];山东大学;2012年

3 唐彦;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远;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孙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赵永军;犯罪决策的心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卞丽鑫;论网络犯罪的心理预防[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曹国辉;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防治:以犯罪心理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丹;“打黑除恶”心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6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26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