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讯问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30 10:35
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讯问的结果不仅会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命运,而且还影响到司法程序进度和质量。因此,探索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过程中的心理形成、变化及各种反应,把握犯罪嫌疑人供述时心理的行为特点、诊断途径和诊断方法,对于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把握讯问的核心内容、提高讯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如正常社会成员一样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或心理动机,在实施任何行为前也会有一个理性的选择过程,这种理性选择也受社会行为规则(如法律、道德等行为规则)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侦查讯问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使犯罪嫌疑人选择拒供或假供来逃避法律惩罚或避免其它的各种损失,但当嫌疑人认为这种惩罚或损失无法逃避时,嫌疑人会努力减少或减轻这种必然的惩罚及损失,包括如实供述或检举他人犯罪等;讯问人在侦查讯问中能采取措施来影响与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帮助其如实供述。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侦查机关的犯罪侦查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刑诉法关于传讯时限和律师提前介入侦查的规定,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列入宪法修正案等现象表明,对侦查讯问工作严格程序、保障人权、规范行为的要求进一步凸显出来,这也使侦查机关长期以来依赖强攻硬取、疲劳审讯战等传统办案模式失去了生存的法律基础。因此,在法律的框架内,按照侦查工作的规律特点,提高侦查讯问心理谋略在整个犯罪侦查活动中的份量,以智取胜、以谋破案,既是侦查工作新的出路,也对广大民警提高侦查工作水平、探索讯问工作新经验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讯问过程中侦查机关(讯问人)如何抓住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便提高侦查讯问工作的效率以尽快地获取嫌疑人的口供或深挖犯罪,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既不放纵犯罪,又能较好地保护人权;同时关注侦查讯问人员的职业心理特点、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及侦查心理障碍的类型及调适,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侦查讯问心理的几种主要学说或观点进行了简述,然后采用系统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常见的几种心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侦查讯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8.5;D925.2
本文编号:237872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18.5;D925.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侦查讯问心理的相关概念研究
1.1 犯罪心理
1.2 侦查讯问心理
第二章 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的一般心理规律
2.1 试探摸底
2.2 对抗相持
2.3 动摇反复
2.4 如实供述
第三章 常见的犯罪嫌疑人拒供与供述心理
3.1 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
3.1.1 畏罪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3.1.2 侥幸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3.1.3 对立抗拒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3.2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
3.2.1 供述的心理学基础
3.2.2 供述心理的行为特点
第四章 侦查讯问心理的对策研究
4.1 改变被审讯人认知的策略
4.2 影响被审讯人情绪的策略
4.3 发掘利用矛盾的策略
4.4 讯问过程的操纵策略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金娥;;犯罪嫌疑人态势语言研究[J];法律语言学说;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金娥;犯罪嫌疑人态势语言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8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7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