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思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crime phenomen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role of criminal identificat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 current criminal apprais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criminal judicial practice, so how to star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the end of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and the appraisal period from the appraisal system, the appraisal person managemen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start, the appraisal procedure termination, the appraisal perio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orists and judicial practice departments to perfect the criminal apprais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acceptance of appraisal conclus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8.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少林;刘廷;;浅论刑事侦查程序的适度公开——以程序正义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刘少军;论刑事程序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刘大元;;试论正当防卫辩护的举证责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黎,徐海龙;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性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陶有云;吕成;;死刑核准权的归属:历史、现状、未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胡谦;;论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张学辉,郭小静;关于公诉案件撤诉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彭凤莲;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荣生;;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曼;;从逻辑学角度看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运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张磊;;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珩;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D];苏州大学;2010年
7 何雪钧;试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周;高校学生处分听证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牟R,
本文编号:249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9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