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恢复性司法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犯罪惩罚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5.2;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聪;;浅议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之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年09期
2 秦玉红;;刑事和解的概念探析[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3 姚国梅;;浅议“恢复性司法”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作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7期
4 尹璐;赵宁;;论恢复性司法视野下正义之实现[J];沧桑;2006年04期
5 陈兟;;建立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6 景民德;;论受害人谅解在量刑情节中的地位[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02期
7 李慧敏;;将恢复性司法引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处罚机制[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8 韦伟强;;恢复性司法在防治青少年犯罪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邓陕峡;;构建我国恢复性司法的意义与设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许俊;;关于刑事和解制度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盛荣;;论恢复性司法之适用领域[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东;;浅析恢复性司法[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夏黎阳;;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可适用性[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姚建龙;;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王飞;;试析刑罚权国有性面临的挑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陈立毅;李苹;;论和谐社会语境中的犯罪社会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靳明;规制恢复性司法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朱玉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 面对面化解矛盾[N];检察日报;2003年
5 王琳;“恢复性司法”当慎行[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贾永平;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实必要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后 吴丹红;关于恢复性司法的一个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狄小华 本报记者 孙继斌;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刑事一体化和恢复性司法[N];法制日报;2004年
9 张勇 田济民;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应提倡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4年
10 李明耀 林春鸿;人大支持“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善q
本文编号:252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2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