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智慧城市视角的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6:15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伴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地各政府也都在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科学的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基于此背景,本文着眼于智慧城市视角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依次对我国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宏观角度,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一般化模式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探索智慧城市下各城市的拥堵治理模式及其演变方向;中观角度,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信息化技术3方面着手分析,运用基于Braess悖论的Frank-Wolfe模型对道路供给中的道路建设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城市道路供给中施行信息化的关键性作用,运用演化博弈论、经济学理论分析交通需求中信息共享程度对交通提供者与交通参与者之间最优化决策的影响,最后,探索出信息化技术在推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均衡之间的促进作用;微观角度,运用用户大数据分析微观层面下的交通参与者的用户行为,包括出行强度、出行目的、出行时空分布、出行距离和交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比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主要措施和经验,识别出25个交通致堵关键成因,为具体分析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奠定基础。然后,以国家新晋超大城市——武汉市为例,利用25个关键交通致堵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要素之间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城市交通拥堵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回路图及存量流量图;利用已建立的城市交通拥堵系统动力学模型,引入武汉市相关交通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得出武汉市未来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信息化技术相关的一系列演变特征,再结合演变特征制定出如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机动车需求管理、科学规划城市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引导居民出行、提高交通主体管理水平、提高驾乘人员及交通出行者交通素质的具体措施演变方向,为我国超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拥堵治理模式提供了一定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5
【图文】:

交通行业,设施设备,互联网,路径


图 1-1 互联网+交通行业路径的定义是由信息化设施设备、经济、人进行组织、管术为主要驱动因素,政府组织和政府决策政策起主导2015)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交通为导向,并术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来模拟新型交通标志的运行和14)通过城市规划问题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之下的通等[5](2012)对我国智慧城市的通信网络进行了较慧城市的信息通讯框架以及各个层级的解决方案,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李的信息资源的规划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指出应该遵循科学化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引导城市构杨学军等[7](2014)研究了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环,并提出了一个数字环保的基本框架。以上研究表明需要对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8]

交通拥堵,治理模式


受到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交通资源配置不均衡。TDM 模式则是通过交通需求来减少交通拥堵,其短期内效果较为明显,但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并不能提供一条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交通法规与制度模式则是通过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来降低交通拥堵,这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程,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逐见效果,在降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方显著的效果,但不能解决交通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ITS 模式,则是基于交通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监测手段,动态分配资源,以达到最大化利用道路资源。是 TSM 模式的深入与升华,ITS 在结通大数据和气象大数据等多方影响交通的因素下,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优网结构、合理分配路网资源等,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增加供给模式20世

总量关系,经济总量,大城市,超大城市


大城市Ⅰ型大城市 300-500 孝感、宜昌、十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Ⅱ型大城市 100-300 荆门、咸宁、黄石、随州、天门、仙桃、鄂州特大城市 500-1000 黄冈、荆州、襄阳超大城市 >1000 武汉超大城市的“大”,不仅体现在城市人口体量上,更体现在全球和国内经济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拥有不同的定位和地位,意味着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加富的可能性,也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挑战、人口高密度下的交通拥堵治理的难度实现健全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决心。经济总量大,人口中心就是经济中心,人口版图撑起经济版图,我国超大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迅速,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如图 2-2;道供给大,超大城市内部交通结构复杂,环线密布,交通供给能力强;道路需求,受到人口、经济的影响,超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一直较高,对道路需求也常大;交通拥堵严重,超大城市交通拥堵从点式发展向线式发展,早晚高峰由通勤影响,交通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瘫痪,在交通拥堵治理上,难度较其他类别讲,难度更大,周期更长,影响更为深远。6035004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岳;周翔;蔡颖;郎益顺;许俭俭;梁英竹;;公交优先导向下超大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上海2040”交通发展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S1期

2 黄江松;;对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06期

3 赵孟营;;超大城市治理:国家治理的新时代转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04期

4 朱水平;;习近平“花之喻”的哲学智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16期

5 李永海;;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超大城市治理——以党建引领北京疏解提升工作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05期

6 赖先进;;超大城市整体性治理机制探索[J];前线;2018年11期

7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J];社会治理;2017年03期

8 李懿;;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经验述评[J];国家治理;2017年35期

9 李思琪;;超大城市的发展与治理,公众最关心什么[J];国家治理;2017年35期

10 ;超大城市能否成为增长新动力?[J];中关村;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家荣;陈小祥;童岩冰;;超大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实施路径——以深圳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8年

2 陈胜昌;;中国城市化之路——重点发展超大型城市[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3 吴芳芳;;超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7年

4 袁新国;;刍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超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功能转型——基于海门市临江镇的规划实践[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小城镇规划)[C];2016年

5 黄启翔;;外部性视角下机动车需求管理优化策略——以北上广深超大城市为例[A];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城市化研究课题组;陈胜昌;;城市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战略[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7 陈麟辉;;礼让是文明交通的核心意识[A];都市文化研究(第3辑)——阅读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8 幸雪初;邵国平;;超大城市综合体建筑火灾扑救应急通信保障研究——以长沙开福万达广场为例[A];2017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9 刘建军;;谈谈北京的大气包容[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惠;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需创新[N];中国建设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颜维琦 陈雪;上海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发展新路[N];光明日报;2019年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欢 钱程;着力解决特大超大城市资源环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刘钊 整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协同开展超大城市观测试验[N];中国气象报;2019年

5 ;北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建设[N];北京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高枝;市人大常委会求解超大城市交通治理困局[N];北京日报;2019年

7 记者 卢为民 通讯员 张天风;上海探索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空间规划路径[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中小城市与乡村振兴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薛艳杰;超大城市更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N];解放日报;2019年

9 赵孟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超大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共同体[N];北京日报;2019年

10 特约评论员 刘波;开创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涛;我国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本顺;区域城镇结构整合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关静;中国超大城市精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汤苍松;中国超大城市外来人口流入与空间分布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杰;智慧城市视角的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演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庄陶之;我国特大及超大城市可持续城市更新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高巍春;超大城市居保政策实施中的困境与突破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4 李勇;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经济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程琳;中国超大城市生态用地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变化驱动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刘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超大城市公用事业供给评价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陈若曦;城市财政压力缓解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8 周健华;成都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玉芳;我国西部地区超大城市商务成本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粟晓珊;中国超大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3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43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