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交通事故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系统脆弱性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1.5
【图文】:
006-2015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及公路里程数的变化趋势图
2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6图 1.2 2006-2015 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及机动车驾驶员人数的变化趋势图由图 1.1 和图 1.2 可知,近十年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由 3697.35 万辆增至 16284.45 万辆,净增加 12587.1 万辆,年均增幅达 17.91%;机动车驾驶员数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访问日期:2017 年 10 月 8 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访问日期:2017 年 10 月 8 日)。
量从 14213.87 万人增至 32853.05 万人,增加 18639.18 万人,年均增幅 9.76%;公路货物周转量由 9754.2 亿吨·公里增至 57955.72 亿吨·公里,增加 48201.52亿吨·公里,年均增幅达 21.90%;公路里程数由 345.7 万公里增加至 457.73 万公里,增加 112.03 万公里,年均增幅 3.17%。城市路网的发展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系统压力激增,加之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交通参与者麻痹大意,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目前,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公共安全事业。本文分析了我国 2006 年至 2015 年十年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和死亡人数统计数据,绘制了如图 1.3 所示的统计图。如图 1.3 所示,十年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下降了 19.1 万起;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到 5.8 万人,四项指标整体上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柱;陈雨人;张兰芳;;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蔡文飞;王汉斌;;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煤矿应急管理风险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6期
3 刘新民;孙峥;丁黎黎;李之鹏;;基于Vague集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龚鹏飞;;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J];灾害学;2013年01期
5 何雅琴;李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交通应急响应级别评价指标体系[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6期
6 沈鸿飞;贾利民;;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策略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5期
7 王晓辉;康波;周剑锋;杨君波;;交通心理学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1年04期
8 尹洪英;徐丽群;;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路网脆弱路段识别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0年06期
9 刘铁民;;事故灾难成因再认识——脆弱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10 张永领;;基于Delphi法和最小判别的应急能力逐级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军梅;脆弱性视角下的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测度及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张慧永;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交通事故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建斌;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权瑞松;典型沿海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富;城市事故灾难道路交通应急组织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姜宁;基于风险耦合的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学刚;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动态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尹占娥;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石钰;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迪;北京市区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与安全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程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影响传播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小娟;道路交通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丁振侠;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交通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艳芳;基于道路及环境因素的城市交通安全分析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4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76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