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社会学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自力;有组织犯罪之比较研究[J];政法论坛;1998年04期
2 宋小明;试析有组织犯罪分子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腐蚀及其对策[J];政法学刊;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燕;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及特征[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2 王均平;澳门有组织犯罪立法的价值及反思[J];法学评论;2002年05期
3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J];犯罪学论丛;2004年00期
4 郭子贤;论犯罪组织黑社会化——对黑社会组织形成的另一种解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袁力;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张丽霞,赵红星;新形势下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其对策[J];河北法学;2005年10期
7 胡君;社会转型期涉黑犯罪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8 朱建忠;试论犯罪全球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金建军;谈防治黑社会犯罪的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10 付立华;完善我国有组织犯罪立法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董玉庭;;黑社会组织特征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戴海琼;;当今我国社会有组织的犯罪形式存在原因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洁;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主观要件的疑难问题研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雅丽;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刘毓颂;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任艳君;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张勇;黑社会犯罪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熊松;腐败与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璐;跨国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韩锦霞;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殿美;有组织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J];政法论坛;2003年01期
2 史英英;浅论有组织犯罪[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黄立;中外有组织犯罪特征之比较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郭小菊;谈有组织犯罪的现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5 王建民,张滋生;试论有组织犯罪及其防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6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7 黄立;有组织犯罪基本特征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康均心,邹晓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组织犯罪预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于改之;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10 里切特·摩尔 ,马忠红;二十一世纪有组织犯罪预测[J];公安研究;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书文;反恐必须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相结合[N];检察日报;2004年
2 许成磊;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组织性之异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5 记者 吴建友;各国议会联盟第122届大会在曼谷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黄立;简述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N];人民公安报;2000年
8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9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10 本报驻首尔记者 刘复晨;有组织犯罪渐成韩国社会毒瘤[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正斌;行政行为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天雪;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运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章敬平;论新闻自由[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柳成荫;行动规划理论及应用探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2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3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8 董树海;《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9 姚歌;中美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赵昆荣;论有组织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10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81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