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8:41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它的犯罪主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对这类犯罪的预防与矫治也应当采取与其他犯罪不同的对策。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犯罪主体是由原先的受虐对象转变为暴力犯罪人,这个恶逆变过程是在长期的遭受暴力虐待的环境中形成的,是在其作为受虐妇女时所积累的。第二,与女性的其他暴力犯罪以及男性恶逆变犯罪不同,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更具被动性,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更小。第三,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是环境诱因与人格缺陷共同作用的产物,但受虐妇女人格缺陷的大小会因为每个受虐妇女具体的犯罪原因与犯罪时间的不同而有程度区分。第四,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不同于正当防卫。应考虑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生理条件与受虐经历,并结合具体行为情节加以区分。第五,鉴于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低人身危险性(高矫正性、低再犯性),对主观恶性不大的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量刑应当更加宽和,减少监禁刑的适用,让受虐妇女优先适用缓刑、以接受心理治疗为主。第六,对于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预防应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首先是对妇女受虐的预防,其次是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的预防,最后是对犯罪后的受虐妇女的特殊预防,并且在预防中应当以心理矫治为主。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形成机制的分析,即纵向地探讨犯罪原因,从而为之后的犯罪预防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笔者认为,犯罪形成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环境诱因引发强烈的摆脱困境的需要;其次是犯罪人的人格缺陷使其失去控制与调节能力,导致犯罪动机形成、犯罪行为发生;最后是分析其人格缺陷的纵向与横向形成过程,即犯罪形成的根源性原因。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环境诱因分为深层诱因与表层诱因,表层诱因是受虐妇女遭受到丈夫的暴力虐待,这使其直接产生了杀害丈夫的犯罪动机;但此类犯罪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受虐妇女并不是因为一次家暴就产生了杀害丈夫的念头,而是因为更深层的诱因:其已经受到丈夫长时间的暴力虐待、内心极其压抑,这才是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最重要的诱因。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另外在遭受无休止的暴力虐待以及内心长期的压抑绝望后,受虐妇女容易形成“受虐妇女综合症”,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特征,体现为受虐妇女所经历的“循环性暴力”与内心的“习得性无助”。在环境诱因上,笔者认为受虐妇女的恶逆变犯罪与女性其他暴力犯罪、男性的恶逆变犯罪相比,更能体现受虐妇女恶逆变环境的被动性以及其背后深层诱因对她们的特殊影响。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人格缺陷分为自私心态,即对他人与社会的恶意和自毁情结,即受虐妇女对自我的放弃。其与一般犯罪人不同,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自私心态与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无法寻求外界帮助而用私力救济蔑视法律、以“同归于尽”的心态去实施恶逆变犯罪。但特殊的地方是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并不会因为犯罪结果的发生而获得成就与喜悦感,其对于受害人比恶意更多的是失望,而对丈夫之外的他人与社会并不存在大的恶意。而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自毁情结应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因为在犯罪人自己看来,其恶逆变行为的实施正是其对自我生命的珍爱或是对其他家庭成员的珍爱。另外因为犯罪情形的不同,具体到每一个受虐妇女其对他人与社会的恶意亦会有程度的区分。典型的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是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对丈夫长期暴力虐待行为的无所适从,因为其无法寻得有效外界的救助,所以只能用私力去对抗暴力行为,其对他人和社会的恶意最小。另外有一部分的受虐妇女虽然也是因为丈夫的长期暴力行为而对家庭失去希望,但是导致其最后恶逆变犯罪的原因却不是单纯的无法忍受暴力虐待,而是这些妇女因为对家庭失望,在外面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希望,其已经产生了杀害其丈夫开始新人生的念头。这类受虐妇女的恶逆变虽然也是由受害人转变为施暴人但是其恶意明显大于前者。此外,应当根据恶逆变犯罪的实施时间将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分为即时的恶逆变犯罪与延时的恶逆变犯罪,因为延时恶逆变犯罪的受虐妇女的恶意一般要高于即时恶逆变犯罪的受虐妇女。而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对自我的放弃是复杂的,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她有强烈的追求幸福摆脱困境的心态,但另一方面,她认识到了恶逆变犯罪行为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还是选择去实施犯罪,这看似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的放弃。最后从其恶逆变犯罪的根源性原因也就是导致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人格缺陷形成的原因来看,横向关系上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纵向关系上是在妇女的社会生活中长期累积而来的,并且犯罪是一个主动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我国农村地区的受虐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了这些地区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高发。第二章是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心理特征的讨论。这是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犯罪进行横向分析,其中主要是通过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的分析,从而探讨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惩治问题。首先,关于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以及其对定罪影响,笔者认为虽然一般的受虐妇女的恶逆变行为看起来是被动之举,其主观恶性虽小但既然具有主观犯罪恶意就应当被定罪。其中对于具有“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犯罪女性,笔者认为其在实施行为时可能并不具备伤害其丈夫的犯罪恶意只是单纯出于防卫意识,所以其行为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能成立“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法院审判时参考“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言的态度与做法。其次,针对有人提出具有“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受虐妇女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观点,笔者是不认同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并不是精神上的问题,这类受虐妇女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导致其思考事情的维度与深度不同于常人,在面对丈夫的威胁时具有高度的敏感与无助感。所以笔者反对有些律师在辩护时试图单独用“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无罪辩护的事由,但是笔者认为法院在审判时应当考虑到“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存在及其影响。法院在考虑受虐妇女恶逆变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时,应当考虑到这类妇女特殊的生理与生活经历,站在其角度上去理解其行为中存在的“合理”与过度的地方,从而判断有“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受虐妇女的行为是否成立正当防卫。另外因为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具有高矫正性与低再犯性,其人身危险性相对较低,并且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承担不可忽视的过错责任,所以一般的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通常满足刑法规定的法定的与酌定的减轻、从轻量刑的情节,为了防止人身危险不大的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在狱中交叉感染反而增加其危险性,同时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犯罪人的再社会化,笔者认为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量刑应当在机构外进行惩治,而缓刑是对这类犯罪人最好的刑罚与改造方式。对这类犯罪人的刑罚应当以心理治疗为主,少监禁刑,关键是要解决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心病”,改变其长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第三章是对受虐妇女恶逆变预防与矫治对策的讨论,笔者根据第一章对犯罪形成机制的分析结果针对具体犯罪原因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提出预防妇女走上恶逆变犯罪道路的对策。对于事前预防,笔者首先是对广大女性提出一般性预防家暴的建议,让其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家庭中争取更多的主动地位,不让自己处在可能遭受家暴的不利氛围中;其次对受到过家暴(短期的、偶尔的)的妇女提出特殊预防,从公力与私力两方面共同救济,让家暴行为被快速发现和及时中断,预防妇女长期受虐。对于事中预防,其最核心的思想是打破妇女长期受虐的环境,防止环境促成受虐妇女的恶逆变。此时的情况比较紧急,应当采取更果断力度更大的预防措施,笔者建议对外应当加强法律力量的有效干预,如增加律师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途径;对内应及时对受虐妇女进行心理疏导,舒缓其长期压抑的心情,让受虐妇女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抑制其致罪人格缺陷的形成。对于事后预防,笔者认为监禁的刑罚对于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预防效果不是最好还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最需要的是心理矫治,通过让受虐妇女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恶逆变行为的错误之处,而让其自我改正、消除其内心积累的愤怒与失落情绪。另外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应该让犯罪妇女与其家庭成员保持密切的接触。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这些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内心最强烈的需要,而增加其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时间与频率,让家庭成员在关心这些犯罪人的同时感化教育她们,让她们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改正其致罪的人格缺陷,从而彻底消除其人身危险性,这对这些女性犯罪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犯罪矫正方式。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17.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环境诱因
        一、恶逆变犯罪的表层诱因——遭受暴力虐待
        二、恶逆变犯罪的深层诱因——长期受虐且长期压抑
    第二节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人格缺陷
        一、自私心态——对他人、社会的恶意
        二、自毁情结——对自我的放弃
    第三节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根源性原因
        一、人格缺陷横向的形成过程
        二、人格缺陷纵向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一、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主观恶性的表现
        二、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与定罪
    第二节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一、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表现
        二、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人身危险性与量刑
第三章 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的预防
    第一节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结合
        一、一般预防——提升妇女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二、特殊预防——完善对受虐妇女的发现隔离机制
    第二节 打破妇女长期受虐的困境
        一、增加法律的有效干预
        二、开展受虐妇女的心理疏导
    第三节 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的矫治
        一、对受虐妇女恶逆变犯罪人进行心理矫治
        二、发挥家庭其他成员的感化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楠;钱伟;;论受虐妇女综合症与正当防卫[J];理论观察;2015年10期

2 王新;;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认定问题[J];法学杂志;2015年07期

3 孙秋霞;;预防女性犯罪——从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谈起[J];法制与社会;2015年17期

4 陈和华;;犯罪原因分析的技术路径[J];法学;2013年08期

5 张明楷;;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分析[J];清华法学;2013年01期

6 陈和华;;犯罪人的适应性非理性及其防控[J];政法论丛;2012年04期

7 陈和华;;犯罪:环境诱因与人格缺陷的结合——杨佳案件心理分析[J];犯罪研究;2009年02期

8 张书霞;;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问题浅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9 季理华;;受虐妇女杀夫案中刑事责任认定的新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7年04期

10 张宁;;论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腾;论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李永红;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与防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艳梅;家庭暴力专项立法要点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5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835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