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及打防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14 21:05
   研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 ,不能仅仅依据新刑法第 2 94条 ,而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组织上的严密性 ,经济上的贪婪性 ,政治上的对抗性 ,文化上的腐朽性 ,手段上的兼备性五个特征。从大量情况看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正在向更完备的形态发展 ,因此 ,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打防对策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目录】:

    一、组织上的严密性
        (一) 有组织名称。
        (二) 组织成员众多。
        (三) 有严密的组织结构。
        (四) 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
    二、经济上的贪婪性
        (一) 疯狂进行侵财犯罪。
        (二) 大肆提供非法商品和服务。
        (三) —贯划地为王, 实行垄断经营。
    三、政治上的对抗性
        (一) 同腐败分子一起, 与国家政治相对抗。
        (二) 打入政治领域, 与政府和人民相对抗。
        (三) 壮大自己的力量, 与政法公安机关相对抗。
    四、文化上的腐朽性
        (一) 腐朽的行为模式。
        (二) 腐朽的价值观念。
        (三) 腐朽的伦理思想。
    五、手段上的兼备性

    一、完善立法, 为反黑斗争提供足够的法律武器
    二、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力度
    三、严格各种管理, 挤压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活动空间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清除“保护伞”和“关系网”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洪凯;;科学把握群体心理演变特征,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2 程绍燕;;试论恐怖主义犯罪[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3 华元;;“侦查能力”定义的再探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晨子;;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娜仁;;对药家鑫案的犯罪学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6 臧建国;;汽车炸弹恐怖犯罪特征及新态势[J];政法学刊;2011年03期

7 林海文;;对“开门评警”的解读与思考[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颖;高海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J];学理论;2011年18期

9 邱比力;赵泽洪;;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重庆“后打黑时期”黑恶组织现状分析及其长效治理[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10 ;书讯[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锋;对三十个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例的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家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3 崔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袁玲;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曾莘;白领犯罪概念、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龚建民;试论流动人口犯罪[D];湘潭大学;2006年

7 张志峰;遏制刑讯逼供之我见[D];山东大学;2007年

8 白军;恐怖犯罪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琪;计算机犯罪的犯罪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胡子龙;论侦查视角下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1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841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