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参与机制探究 ——以Y市K区和G区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3 03:47
社区矫正缘起于20世纪的欧美国家,而后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各城市开启试点,并在摸索中不断前进。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公众的作用受到关注,社会参与社区矫正逐步被提上工作日程。现今,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参与现状不甚理想,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意愿不足、社会参与层次低等。为此,笔者选取Y市K区、G区两个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参与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为主要方法,通过参与观察,旨在从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教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了解当地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公民、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愿及现状;通过访谈探讨社会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带来的效果。基于对两个区社会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笔者借以阿斯汀的公民参与的阶梯理论为视角,从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参与渠道的多样性分析Y市社会参与的广度;从假性参与、象征性参与、实质性参与等三个参与阶段,分析该市两个区的社会参与深度。社会参与广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便于更好地分析出该市社会参与的程度如何;从过程及效果的有效性评估,旨在了解社会参与对社区矫正人...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社区矫正的实践模式
二、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三、资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
第一节 K区和G区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一、社区服刑人员
二、社会参与主体构成
三、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一、监督管理
二、教育矫正
三、社区服务
四、帮教扶助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评估
第一节 社会参与的程度
一、参与广度
二、参与深度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
一、过程有效性评估
二、效果评估
第四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参与意识较低,参与力量薄弱
二、社会参与素质偏低
三、社会参与流动性大
四、社会参与层次偏低,参与主体互动不足
第二节 社会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参与认知不足
二、社会参与能力有限
三、社会参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第五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问题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加强社会宣传,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一、完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二、加强社会宣传引导
第二节 落实社会参与主体的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
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二、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保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三、完善社会志愿者的实施机制和社会资本保障机制
四、实施家庭帮教、企业优惠政策制度
第三节 落实社会参与管理机制
一、明确各部门及参与主体的权责分工,实现有效互动
二、拓宽参与渠道,实现分层管理、有效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报纸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04972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社区矫正的实践模式
二、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对象与理论基础
三、资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
第一节 K区和G区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一、社区服刑人员
二、社会参与主体构成
三、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一、监督管理
二、教育矫正
三、社区服务
四、帮教扶助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现状评估
第一节 社会参与的程度
一、参与广度
二、参与深度
第二节 社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
一、过程有效性评估
二、效果评估
第四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参与意识较低,参与力量薄弱
二、社会参与素质偏低
三、社会参与流动性大
四、社会参与层次偏低,参与主体互动不足
第二节 社会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参与认知不足
二、社会参与能力有限
三、社会参与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第五章 社区矫正社会参与问题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加强社会宣传,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一、完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二、加强社会宣传引导
第二节 落实社会参与主体的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
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二、建立社会工作者的保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三、完善社会志愿者的实施机制和社会资本保障机制
四、实施家庭帮教、企业优惠政策制度
第三节 落实社会参与管理机制
一、明确各部门及参与主体的权责分工,实现有效互动
二、拓宽参与渠道,实现分层管理、有效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报纸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404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40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