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地研究中国犯罪率持续攀升的原因和新时期犯罪的规律,是制定有效刑事政策的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所遇到的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犯罪关系;"相对贫困"与财产犯罪的关系;社会冲突与恶性暴力犯罪的关系;问题家庭与杀亲案频发的关系;地下经济与有组织犯罪的关系,以及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安置与重新犯罪的关系等,是犯罪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必须总结和回答的重大问题。研究六大关系背后的因果链条,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犯罪的治本之策,构架社会治安管理的创新机制,就能实现抑制犯罪率增长,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 犯罪率 六大关系 治本之策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中共中央于1983年8月25日下发的《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中提出:三年内组织“三次战役”,依法将刑事犯罪分子逮捕一大批,判刑一大批,劳教一大批,注销城市户口一大批,并且杀掉一批有严重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1]。公安机关进一步提出“三年为期实现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峰;重新犯罪归因分析与预防[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申兵;“十二五”时期如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良地;;涉黑职务犯罪的类型及其特点——基于重庆打黑反腐实践的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3期
2 王政光;;浅析洗钱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3 林黄鹂;有组织犯罪之立法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赵军;;“黑恶犯罪”特征之实证分析——以中部某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5 李双其;;论涉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治[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鲁泉;邪教犯罪的刑法适用[J];法学;2002年08期
7 王芳;;浅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2期
8 刘天佑;刘华;;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趋向的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1期
9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J];犯罪学论丛;2004年00期
10 陈银珠;;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控制模式的转变——从重庆市制度化模式的探索谈起[J];法治论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李双其;;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李双其;;论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惩治[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文婷;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治理[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帅;文学映照现实—黑社会组织犯罪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3 贾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防控[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伟;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对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媛;辽宁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巩小明;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静怡;中国帮会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成;中日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程力远;试论我国黑恶犯罪组织的现状、趋势及防控之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华;试析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2 欧渊华;陈晓斌;陈名俊;;福建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杨静;;从心理角度浅析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科学时代;2008年03期
4 王志强,李贺江;预防重新犯罪的重点与难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分析[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郑祥;;改革安置帮教与扼制重新犯罪[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游书成;当前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及对策[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鲍遂献;;影响我国罪犯改造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法学家;1992年04期
8 张振文;新威胁:再犯罪[J];中国新闻周刊;2001年22期
9 王莉;;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14期
10 邢冰;;论重新犯罪的原因[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2 徐天合;;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建国;;试析女性重新犯罪[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汝蛟;;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李晓明;;美国21世纪的犯罪问题——兼论对中国的借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林广;;1990年以来纽约犯罪率下降原因初探[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邹晓玫;修春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犯罪率相关因素的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8 罗少威;;农民工犯罪分析与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张川;;重新犯罪的社会原因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沱滨;“全时空打击”乃治本之策[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刘仁斌;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建林;对流动人口犯罪率的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2年
4 高艳梅 张雷 谢翔飞;出狱后不思悔改又贩毒[N];人民公安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晓波;我省社区矫正对象近期实现零犯罪率[N];云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夏合琴;多一份关怀 多一份美丽[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7 本报记者 秦千桥;走在“大走访”前列的功模们[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 谭亚明;婚变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犯罪率较高[N];中国人口报;2010年
9 李增辉;石家庄:百万经费搭建“浪子”回归新平台[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曹石岩;全市“两抢一盗”犯罪率下降13.4%[N];威海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田鹤城;经济发展与犯罪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耀彬;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恬;重新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大义;影响犯罪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谭昶;城市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姚雨辰;吉林市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与社会保障相关性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玉青;特殊预防的困境及实现构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姚献忠;预防重新犯罪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彭艳芬;当代中国犯罪与社会分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鹏;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赵煊;人口迁移对犯罪水平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迎红;刑释少年犯重新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41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