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无利而动:非直接利益冲突类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决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9 15:15

  本文关键词:无利而动:非直接利益冲突类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决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非直接利益冲突 参与者 决策论 生态理性


【摘要】:我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时期,非直接利益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性事件,无论在经济损失方面,还是在负面影响方面,都比其他类的群体性事件具有更强的破坏性。但因其参与者大多与事件本身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在冲突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这种大规模的无利而动无形中加大了冲突阻断的难度,,甚至使得有些地方政府束手无策。由此,对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参与者的决策进行研究就成为了必要。 本文在生态理性的前提假设下,运用决策论的相关理论,以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参与者个体为研究单位,通过构建参与者的决策模型,系统分析参与者如何在冲突中做出决策,明确参与者为何无利而动。同时,通过研究影响参与者决策过程的各个变量因素,来构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阻断机制。 参与者决策模型由决策环境变量模型、参与者变量模型和适应性工具箱等三个子模型组成。环境变量模型是生态理性指导下决策理论的研究重点,包括环境结构分析和环境演变分析两个部分。参与者变量模型则是对参与者认知能力、决策风格、过往记忆以及社会资源的系统研究。适应性工具箱则是现实冲突中参与者可能会用到的决策策略的集合。环境变量模型和参与者变量模型通过适应性工具箱的作用而相互连接起来,在三个子模型的共同作用之下,模拟出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参与者决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瓮安事件作为标本案例代入到参与者决策模型当中,在检验模型运作机理的同时,也细化分析了现实条件下影响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参与者决策的重要变量。在此基础之上得出通过调控参与者决策环境变量可以改良参与者决策方向的结论。这样,在决策论指导下的冲突阻断机制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在制度层面对冲突的原生环境加以改善,二是要在操作层面对冲突的次生环境加以调控。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非直接利益冲突 参与者 决策论 生态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三、 研究的思路10
  • 四、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10-11
  • 五、 研究的方法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1-14
  • 二、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基本现状14-17
  • 三、 评述17-18
  • 第二章 理论研究18-27
  • 一、 相关概念研究18-22
  • 二、 决策理论概述22-24
  • 三、 生态理性的前提假设24-27
  • 第三章 模型研究27-35
  • 一、 参与者变量研究27-29
  • 二、 决策环境研究29-32
  • 三、 适应性工具箱32-35
  • 第四章 瓮安事件参与者决策研究35-51
  • 一、 已有解读35-36
  • 二、 参与者决策模型分析36-49
  • 三、 案例小结49-51
  • 第五章 阻断机制研究51-59
  • 一、 从制度层面谈改善原生环境51-56
  • 二、 从操作层面谈调控次生环境56-59
  • 结论59-60
  • 一、 本文的结论59-60
  • 二、 本文的不足和研究展望60
  • 参考文献60-65
  • 一、 中文参考文献60-64
  • 二、 外文参考文献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顺康;;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梅祥;时显群;;新时期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3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63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