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4:14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路线。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公安部是国家的治安维稳部门,执行的情况与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期以来,在警察职能“剑与盾”的辩证统一原则指引下,警察在坚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抢险救灾、解困助民的活动与工作。但在现实中,警队里“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绩效考评,应付上面检查,公安局往往将立案数、破案率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导致漏案、隐案的情况常有发生,忽略了公众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公众对警察的期望越来越高,在公众的视角下,警察除了能够有效打击罪恶、保护市民安全外,服务能力也是非常必须的。往往这种期望跟现实警察工作会产生冲突,导致社会上公众对警察的不满声音越来越多,警民矛盾进一步加剧。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警察尤其要关注公众的不满情绪。产生不满情绪的原因具有主观性、复杂性和社会性,除了警察本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外,公众的期待和现今警察角色冲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以东莞市为例,由于东莞市复杂的人口结构及历史原因,群众的安全感普遍不强,群众的不满情绪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宣泄,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警民矛盾和冲突。 警察是一个特殊职业,由于其具有武装性和执法性,公信力和亲和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治安管理水平。从新公共管理视角,政府等公共部门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官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排除社会对警察不满情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警民关系,成立一支令公众满意的警察队伍,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得到重视和探讨。 本文一共分成四个部分。首先介绍选题意义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况及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其次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由于情绪是一种心里行为,受个人喜好、偏爱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公众对警察的期待往往以自身利益及行动目的为基础,再受到媒介哗众取宠的信息影响,公众往往对警察角色定义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警察角色的冲突是导致一系列警民矛盾的重要原因。再次根据东莞市实际情况,对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现表现形式做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从社会因素和警队自身原因分析不满情绪的成因,不满情绪产生主要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涉警舆情误导、警队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低等;客观原因包括东莞市人口状况、政务公开度不够、警察服务观念落后、警力不足等。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从微观上,要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更新警察服务理念、提高警察接待群众的技巧等;从宏观上,主要加强对涉警舆情监控、加强治安管理力度、建立畅通的宣泄渠道、落实好群众调解工作、提供公安机关公信力等。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新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实例举证的方法,尝试对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产生原因做出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对应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不满情绪 公众期望 警察角色冲突 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1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绪论11-17
- (一) 研究意义和目的11-12
- (二) 中西方国家研究现况12-15
- 1. 西方国家研究现况12-14
- 2. 我国研究现况14-15
- (三)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15-17
- 二、基本概念17-23
- (一) 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界定17-18
- 1. 不满情绪的界定17
- 2. 不满情绪的分类17-18
- (二) 警察角色冲突18-20
- 1. 警察角色冲突的界定18-19
- 2. 警察角色冲突与公众不满情绪的关系19-20
- (三) 公众期望20-21
- 1. 公众期望的界定20
- 2. 公众期望与公众不满情绪的关系20-21
- (四) 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的特点21-23
- 三、东莞市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的成因23-34
- (一) 公众对警察不满的表现形式23-25
- 1. 问卷调查分析23-24
- 2. 案(事)件案例分析24-25
- (二) 来自社会的原因25-30
- 1. 东莞人口状况及社会治安问题25-27
- 2. 公众期望过高、认识存在偏差27-28
- 3. 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28-29
- 4. 来自涉警舆情的原因29
- 5. 安全感不足29-30
- (三) 警队及机制的原因30-34
- 1. 力不从心,警力严重缺乏30-31
- 2. 良莠不齐,警队综合素质不高31
- 3. 墨守成规,服务观念落后31-32
- 4. 信息闭塞,警务信务不公开32
- 5. 闭关自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32-34
- 四、东莞市化解公众对警察不满情绪的对策34-43
- (一) 着实提高公众的安全感34-35
- (二) 警队建设35-38
- 1. 知微见著,从细做起35-36
- 2.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36-37
- 3. 更新警察服务理念37-38
- (三) 加强涉警舆情引导的对策38-39
- 1. 重视涉警舆情引导38
- 2. 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涉警舆情引导机制38-39
- (四) 完善对应的利民举措39-43
- 1. 通畅社会宣泄渠道39-40
- 2. 落实好群众调解工作40-41
- 3. 加强治安管理力度41
- 4. 着力提高公安局公信力41-43
- 结语43-44
- 注释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炜东;;公安机关健全完善化解民众不满情绪及社会矛盾长效机制之探讨[J];公安研究;2010年12期
2 吴张燕;;文化冲突理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另一种视角[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林中浩;;论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杨启典;;公安基层派出所建设刍议[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备;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公众期望契合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3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563303.html